上海市松江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 )
A . 压强增大而减小
B . 压强减小而减小
C . 温度升高而升高
D . 温度降低而减小
2、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
A . 呈中性
B . pH>7
C . 属于悬浊液
D . 属于溶液
3、某物质的溶解度见下图。40℃时将60g该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40℃时形成160g溶液
B . 若降温至20℃,溶质质量减少
C . 若升温至6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 若升温至80℃,溶液是饱和溶液
4、小明在探究蔗糖的性质实验前,所做的假设属于化学变化范畴的是()
A . 能否溶于酒精
B . 能否磨碎变成糖粉
C . 能否变成酒精
D . 能否通过结晶方法变成大晶体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豆浆
B . 酒精
C . 食醋
D . 牛奶
6、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花生油
B . 白糖
C . 白酒
D . 白醋
7、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 -1
B . -2
C . +2
D . +4
8、50℃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 100 克/100 克水,则 50℃时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质量关系为()
A . 溶质∶溶液=1∶1
B . 溶质∶溶剂=1∶1
C . 溶剂∶溶液=1∶1
D . 饱和溶液的质量一定为 200 g
9、家庭常用液体的pH如下,酸性最强的是()
A . 洁厕精:1.0
B . 洗发露:7.6
C . 洗衣液:10.5
D . 漂白液:13.4
10、下列各因素不会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是()
A . 溶质的种类
B . 溶剂的种类
C . 溶剂的质量
D . 温度的变化
1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 木炭
B . 铁丝
C . 硫粉
D . 红磷
12、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 50g10%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实验仪器是()
A . 玻璃棒
B . 蒸发皿
C . 烧杯
D . 天平
13、实验室中下列药品存放规范的是()
A .
氧气
B .
氢氧化钠溶液
C .
硝酸钾固体
D .
稀盐酸




14、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 胆矾 CuSO4
B . 氯化氨 NH4Cl
C . 氢氧化铁 Fe(OH)2
D . 氧化钙 CaO
15、20℃时,15gA与30g水混合正好形成饱和溶液,40℃时,20g水最多能溶解5gB物质,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 . SA>SB
B . SA<SB
C . SA=SB
D . 无法确定
16、对“质量分数为 10%的食盐水”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 . 100g食盐溶液中溶有10g食盐
B . 将 10g食盐溶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C . 100g水中溶解了10g 食盐
D . 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溶液
17、室温下,把 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 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 . 蒸发掉 45g 水
B . 蒸发掉 50g 水
C . 加入 10g 硝酸钾
D . 加入 100g 10%硝酸钾溶液
18、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19、20℃时,恒温蒸发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析出3克晶体;第三次再蒸发掉10克水,析出m克晶体()
A . m<3
B . m≤3
C . m>3
D . m≥3
20、如图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 . 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C . M、N都是难溶物质
D . 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按要求填空。
(1)用来检验无水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物质是 化学式为 ;
(2)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加液氯的目的是 ;
(4)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的摩尔质量是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用分数表示),0.25molC3H8中约含有 个H原子。
2、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反应中氧化物的化学式 ;
(2)参与反应的
的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试写出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下表是NaCl和KNO3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单位:g/100g水),请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60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110 |
(1)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100g水;
(2)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选填“NaCl”或“KNO3”);
(3)20℃时,将20gNaCl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为 g;
(4)为了将混有少量NaCl杂质的KNO3的饱和溶液提纯,可通过 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晶体;
(5)40℃时,将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20℃,对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5)
A . 溶质的质量分数:NaCl>KNO3
B . 析出固体的质量:NaCl>KNO3
C . 温度降至20℃时,
和
都是饱和溶液
D . 温度降低溶剂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
(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4%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可以看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
(2)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电解水的方程式为
(3)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选填“<”、“=”或“>”)。
2、下图是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上图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2)图D中,取用固体NaCl的仪器名称是 ;
(3)图E中,将氯化钠放在称量纸上,称出 g氯化钠;量取所需的水(此时水的密度可看作1g/mL),应选择量筒的规格是 (选填“10”、“50”或“100”)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填序号);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a.
(2)用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的性质,当看到 现象时,说明氧气收满;
(3)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选用图B做发生装置时,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大家提出从两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选用图C做发生装置,其理由是 ;
二是加水稀释过氧化氢溶液,若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g;
(4)现有一瓶102g双氧水,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试计算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和这瓶双氧水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