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同步试卷(第1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共10小题)

1、“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


A . 焚书坑儒 B . 明朝八股取士    C . 独尊儒术 D . 清代的文字狱
2、清代诗人龚自珍有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直接抨击的是清朝的(    )

A . 经济凋敝   B . 文化专制   C . 君主专制    D . 官场腐败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统一思想
4、明清时期科举制与唐朝科举制的最大不同点是(    )


A . 考试的目的不同  B . 考试的内容不同 C . 考试的方法不同    D . 考试的管理不同
5、八股取士的命题可能来自于(    )

①《大学》    ②《中庸》    ③《道德经》    ④《论语》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6、明清时期实行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 抑制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B . 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C .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D . 钳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7、文字狱自古就有,而文字狱达到顶峰是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 . 制造文字狱 B . 设立军机处 C . 实行八股取士 D . 设置特务机构
9、某同学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释,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个部分组成 B . 题目只能选自四书五经 C . 考生答题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D . 考中的考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10、因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引发的冤案,突出反映了清朝( )的残暴。
A . “焚书坑儒” B . 科举考试 C . 文字狱 D . 厂卫制

二、简答题。(共2小题)

1、什么是文字狱?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后果及影响?
2、明清时期我国的科举考试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三、材料分析(共2小题)

1、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清朝通过实行科举考试……但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科举考试”沿用了哪个朝代的内容和形式?据材料二回答,这样的“科举考试”带来了怎样的弊端?
(2)除以上材料涉及的文化专制措施外,清朝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在此之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四、论述题。(共1小题)

1、结合所学的知识,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四库全书》?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明清文化的发展》同步试卷(第1课时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