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共10小题)

1、范小静在《十三行故事》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打响,广州的林则徐给朝廷的奏折中这样分析敌情:那些英国人的装束,全身缠裹得紧紧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来。中国人对付这种军队,不但一个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几个,即使是乡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们的命。”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A . 中西方文化差异          B . 中西方人种差异 C . 中国文人的偏见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下面漫画反映的是(    )

(画中的文字为“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

A . 专制统治加强   B . 对外闭关锁国  C . 频遭列强入侵  D . 政治腐败
3、读《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清朝中后期的危机表现为(     )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66

2.08

780.73

3.75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A . 人多地少问题突出 B . 皇室铺张浪费严重 C . 官员贪污之风盛行 D . 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4、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出现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新局面。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 西方科学技术、思想在向中国传播 B . 东方思想文化逐渐被西方所了解 C .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逐渐加大 D . 中国富强、发达的科学技术影响整个世界
5、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

A . 以农为本 B . “重农抑商” C . 鼓励官办工商业 D . 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6、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7、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该规定说明清朝(    )
A . 禁止对外贸 B . 实行闭关锁国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鼓励商业发展
8、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 “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
A .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 . 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 C . 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 D . 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
9、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引进新品种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②纺织业中出现了机户与机工

③商业发达,商帮形成,重商抑农       ④18 ,中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1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 . 禁止走私贩运 B . 抑商、海禁 C . 抑制工商业 D . 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二、阅读表格,回答相关内容(共1小题)

1、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

明清时期的中国

同时期欧美国家

政治

史实

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结论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

经济

史实

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经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

结论

思想

文化

史实

文艺复兴、宗教运动、

启蒙运动

结论

文化专制,愚昧无知

倡导自由、民主、科学

对外

政策

史实

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

结论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1)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

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

三、材料分析(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铳”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
(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
(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
(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四、论述题。(共1小题)

1、资料1: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使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自己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清朝末年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试卷(第2课时 近代前夜的危机)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