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试卷(第3课时 农耕文明的繁盛)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共10小题)
1、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 生丝、茶叶、瓷器
B . 生丝、水稻、瓷器
C . 生丝、茶叶、水稻
D . 茶叶、瓷器、水稻
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 元朝后期
B . 明朝前期
C . 明朝中期
D . 清朝前期
3、《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使用机器生产
B .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C .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D .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4、青花瓷产于我国的( )
A . 北京
B . 南京
C . 苏州
D . 景德镇
5、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是( )
A . 纺织业
B . 制瓷业
C . 冶铁业
D . 商业
6、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指( )
A . 唐宋时期
B . 明清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元明时期
7、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 . 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
B . 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 . 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 .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8、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 . 江南地区
B . 广州
C . 北京
D . 中原地区
9、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国,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 )
A . 欧洲
B . 亚洲
C . 南美洲
D . 非洲
二、简答题。(共3小题)
1、明清时期,农业繁荣、农业的哪些进步?
2、与前代相比,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3、概括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的表现?
三、材料分析(共1小题)
1、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材料二: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除了上述材料外,明清时期农耕文明的繁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