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共10小题)

1、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


A . 郑和 B . 戚继光  C . 李时珍   D . 宋应星
2、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


A .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 进行环球航行 C . 进行殖民掠夺        D . 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美国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命名为哥伦布日,这一决定遭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强烈反对。印第安人之所以强烈反对是因为(    )


A . 哥伦布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印第安人不适应现代文明 B . 哥伦布远航加强了美洲与其他各大洲的联系 C . 哥伦布发现美洲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哥伦布把欧洲殖民者带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厄运从此开始
4、1416年12月28日(永乐十四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近日,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在马六甲修建了郑和文化馆。其中,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图片展,详细介绍了郑和七下西洋的相关历史。郑和船队中最大的海船是宝船,装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为此,称为“宝船”,意为“运宝之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之一在于(    )

A . 宣扬国威 B .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C .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D . 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5、某校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下列人物与诗句“七渡重洋使亚非,长风万里鼓帆催。远航带着文明去,满载和平友谊归。”搭配最合适的是(    )

A . 唐玄奘 B . 郑和 C . 鉴真 D . 张骞
6、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航海时间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 . 乙的航海规模大于甲的规模 C . 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 . 都促使世界市场的形成
7、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纪念郑和的遗址,当地人民纪念郑和的主要原因是( )
A . 郑和下西洋比欧洲人早了半个世纪 B . 郑和下西洋有敢于冒险的航海精神 C . 郑和下西洋使这些地方成为明朝的属地 D .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当地的交流
8、被称为全美洲“移民之父”的是( )
A . 麦哲伦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迪亚士
9、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②都使用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是和平交往的方式          ④都以黄金为目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0、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目的 B . 起止时间 C . 远航次数 D . 所到地区

二、识图题。(共2小题)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上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这条路线的起点A和B、C两处所在国家的现今名称。

A:       B:       C:      

(2)      年至      年间,明朝皇帝      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要早      
2、历史上,中国和欧洲曾先后进行过远洋航海活动。读下面两幅航海路线图,回答问题。

(1)图1的A;B;C;D四条航线中,属于哥伦布远航航线的是      
(2)从图2可知,从图2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据图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共同点。

三、材料分析(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类别

郑和

哥伦布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次数

7次

4次

人数

2.7万-2.8万人

1000-1500人

船只

100多艘

17艘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因为输入的商品多为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奢侈品。同时也助长了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以及夜郎自大,更加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材料三:“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没有给中国发展带来机遇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分别是出于什么目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并没有刺激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贸易,对国计民生关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强大与富有,贸易背后巨大的耗费给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负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材料三:新航路的开辟,在商业领域引起了革命性变化。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欧洲各国掀起了占有亚洲物产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浪潮从此愈演愈烈。……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愈益增长……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渴望谋取政治地位,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与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现美洲的是谁?
(2)中国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区?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
(4)郑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体现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来看,你认为哪个更大?结合材料二,三说明你的理由。

四、论述题。(共1小题)

1、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深入探究,讨论激烈。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哥伦布远航开始了世界的新纪元,而比他们还早的郑和下西洋却没给中国带来转折?”同时,他们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出现了分歧,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意见一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相比较而言.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明朝政府后来禁止郑和下西洋是错误的。

意见二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劳民伤财,没有带来哥伦布航海那样的效应,所以毫无意义,遭到禁止是应该的。

请完成:

依据上述材料,请你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作出恰当的分析、评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