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 .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 .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2、初三(1)班为子焓同学庆祝生日,下列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点燃蜡烛 B . 水果榨汁 C . 分切蛋糕 D . 播放音乐
3、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 .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B .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 . 元素周期表的绘制 D . 绿色化学的提出
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中再次强调:要高站位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下做法符合这理念的是(   )
A . 冬季大量使用燃煤取暖 B . 工业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排 C . 冬天将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设置为28℃ D . 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5、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试管口的朝向可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B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可朝向如图③ C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④ D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③
6、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装置②可用于制CO2 B . 装置①②可用于制O2 C .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H2 D . 装置③④可用于收集O2
7、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2KNO3+3C+S 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 . CO B . CO2 C . NO D . SO2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C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9、油画上使用的白色颜料经一段时间后会变为黑色的PbS(硫化铅).使颜料恢复白色的方法是蘸涂双氧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4H2O2=PbSO4+4H2O,此反应中Pb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1→-2。则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 )
A . +2→+4 B . +2→+6 C . -2→+4 D . -2→+6
10、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微粒观: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 . 根据转化观:水可以转变为汽油 C . 根据分类观:空气属于混合物,冰水属于氧化物,铜属于单质 D . 根据守恒观:10 mL酒精和10 mL水充分混合,体积变为20 mL
1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盏灭。盖锅盖的主要目的是(   )
A . 隔绝空气 B . 防油烟扩散 C . 隔离可燃物 D . 降低着火点
12、某些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有关概念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放热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并列关系 B .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两者是包含关系 C . 燃烧与氧化反应是并列关系 D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交叉关系
13、实验是化学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点燃 B .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木炭粉:向固体中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 C . 检验甲烷中是否混有氢气: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丽干燥的烧杯 D . 区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将气体分别通入溶有紫色石蕊的水
1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备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20

20

A . b一定是反应物 B . x+y=20 C . a一定是反应物 D . 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1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 加入到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刻,KClO3开始分解 B . t2时刻,O2开始产生 C . 曲线c代表KCl D . 曲线d代表MnO2

二、生活现象解释(本大题包括3个小题,共21分)(共3小题)

1、下列物质均为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2个银原子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构成氯化钠晶体的阴离子      
(4)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2、联合国人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IYPT 2019)。下图中①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是某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周期表信息,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在A、B、D、E微粒中,属于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       (填字母)。
(3)B微粒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若C微粒表示的是离子,则X为      ;E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3、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下面是对水的组成与净化的探究,请回答问题。
(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1785年拉瓦锡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在高温下反应(酒精喷灯提供高温),得到“可燃空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并用“可燃空气”如图吹肥皂泡。

①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开始时,应该先点燃      (填“酒精灯”或“汭精喷灯”)

(2)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

(3)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在该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就可以分解水制得氢气。水分子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并重组,其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此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

(4)下图是模拟水厂将嘉陵江的水进行净化并最终得到蒸馏水的流程。

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②的主要日的是除去液体中的异味利色素,操作②的净水方法是      。取液体D于烧杯中,加少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经过操作③,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三、科普阅读理解(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共1小题)

1、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物质的科学”。在分子一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创造新物质。

石墨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某些碳原子(方框中的碳原子a受到挤压,西出到间的空间中,与上一层正六边形的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排列形式,就得到金刚石(方框中的碳原子a对应的石墨中的碳原子a)。

1985年,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发现C60 , 提出C60是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构成封闭的完美对称的笼状分子,由于C60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酷似英国式足球,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足球烯”,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碳纳米管,它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可制作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贮氢材料制作燃料电池等,碳纳米管还可用于纳米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前沿领域。

2004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制得石墨烯,这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是以正六边形紧密排列的单层结构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比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取石墨烯片段包裹成足球烯,也可以将片段卷起来得到碳纳米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共有      种。
(2)文中提到“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足球烯磯纳术管石墨以转变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      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      色晶体,猜想C60的一种化学性质可能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       。
(4)碳纳米管机械加工性能优异,弹性较好,易于弯曲,这些性质都源于它是      结构。
(5)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可以用来制作      
(6)结合本文,你认为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有       。

四、科学探究实验(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共1小题)

1、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好如图装置,在烧杯b中装水将导管口淹没;②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a中;⑤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⑥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⑦将烧杯a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观察现象;⑧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

【问题解答】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      
(3)写出装置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      ,乙       
(4)在实验步骤⑥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气体的作用是      。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      (填序号,下同):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      

【实验结论】1.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五、定量分析应用(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0分)(共2小题)

1、自然界中铁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①FeO;②Fe2O3;③Fe3O4
(1)Fe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种氧化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填序号);
(3)实验室可用CO的还原性来还原铁的氧化物。若要得到 ag Fe,需要Fe2O3       g。
2、25g大理石和100g稀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反应结束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16.2g,求:
(1)反应中生成CO2的质量;
(2)该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