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水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身体呈辐射对称
B . 刺细胞起消化作用
C . 有口有肛门
D . 内胚层细胞有防御功能
2、华枝睾吸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据此推断其身体中最发达的结构是( )
A . 感觉器官
B . 消化器官
C . 生殖器官
D . 运动器官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以保持湿润,这是为了( )
A . 帮助运动
B . 保证呼吸
C . 降低体温
D . 保持清洁
4、在图中标号所指示的缢蛏内部结构中,其分泌物能形成贝壳的是等(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5、鼠妇和蝗虫均属于节肢动物,理由是( )
A .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B . 都有一对触角、三对足平然
C . 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
D . 都生活在陆地上、有蜕皮现象
6、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 . 蜗牛、蜥蜴
B . 螃蟹、大象
C . 鲫鱼、扬子鳄
D . 大鲵、河蚌
7、BTB(溴麝香草酚蓝的简称)溶液呈蓝色,遇到二氧化碳后逐渐变成黄色。将两条金鱼放入BTB溶液中,观察到鱼的口一张一合,水流从鳃盖后缘流出,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黄,、说明水流经鱼鳃后,二氧化碳的含量( )
A . 不变
B . 降低
C . 增高
D . 不确定
8、下列对两栖动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B .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高的
C . 成体大多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D .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
9、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②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①体表有角质的鳞片或甲②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0、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 . 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
C . 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
D . 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1、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
A . 蝗虫、蝙蝠、啄木鸟
B . 鲸、猕猴、野鸭
C . 蝾螈、扬子鳄、猫头鹰
D . 蛔虫、丹顶鹤、田鼠
12、当人屈肘时,上臂肌肉的状态是( )
A .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 .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13、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 . 一群乌鸦在旷野中觅食
B . 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
C . 有经验的大雁带领雁群迁徙
D . 猴王在猴群中优先占有食物
14、千草堆放久了会被分解者逐渐分解,若被羊吃了会很快被分解,这体现了生物圈中的动物能( )
A . 维持生态平衡
B . 帮助植物传粉
C . 促进物质循环
D .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15、防止食品腐败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下列方法中不提倡的是( )
A . 低温保存
B . 高温处理
C . 添加防腐剂
D . 真空保存
16、病毒在下列哪种环境中能进行繁殖( )
A . 土壤中
B . 水中
C . 空气中
D . 大肠杆菌细胞中
17、对照下列植物分类检索表,对玉米、海带、葫芦藓、肾蕨、油松、豌豆六种植物进行分类,丁中的植物是( )
A . 玉米、豌豆
B . 豌豆、葫芦藓
C . 肾蕨、油松
D . 海带、葫芦藓
18、在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 . 界
B . 目
C . 科
D . 种
19、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杂交稻新品种的培育是利用了( )
A .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 . 基因的多样性
C . 染色体的多样性
D .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物种一旦灭绝将不可再生,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 将动物迁出原地
C . 建立种质库
D . 加强法制管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共6小题)
1、根据下列三幅图片提供的信息,简述与图片信息相关的家鸽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例如:
(1)家鸽的外形: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
家鸽的骨骼
(2)家鸽的呼吸
2、下图为细菌的形态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虽有[①]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2)与动物细胞不同,细菌和植物细胞结构中都有[③] 起支持和保护作用,但因为细菌没有 (选填:液泡叶绿体),绝大多数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因此,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消费者;分解者)。
(3)有些细菌可使人患病,如鼠疫菌可使人患鼠疫。鼠疫菌具有如上图所示的外部形态,根据形态分类,它属于 菌
(4)细菌分布广泛,是因其个体微小、 (选填:繁殖速度快;有鞭毛),并能形成芽孢。
3、下图为“观察酵母菌和霉菌”实验中显微镜下的物像,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两图是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酵母菌和青霉的物像,其中 图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据此一判断它是 的物像。
(2)实验中,用碘液对甲图所示装片进行染色,在高倍镜下能清楚观察到被染上颜色的 和淀粉粒 。
(3)实验观察到,乙图中的标号 所指的部分呈青绿色,它是由成串的孢子组成。
(4)要想使乙图的物像更清晰,需要调整显微镜的 准焦螺旋。
4、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前,某生物活动小组同学去捕捉蚯蚓,发现蚯蚓隐藏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同学们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很感兴趣,于是设计实验来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除了方案中提及的因素外,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实验设计如下:
方案一: 取一鞋盒,在底部铺一层2厘米厚的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盒底中央放6条蚯蚓,放在黑暗的环境中,30分钟后观察。
方案二: 取一鞋盒,在底部铺一层2厘米厚的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坚实干燥的土壤,然后在盒底中央放6条蚯蚓,放在黑暗的环境中,30分钟后观察。
(1)另一个方案设计得不够合理,其原因是
(2)如果该活动小组只选用一条蚯蚓做实验,会增加实验的 性,得出的结论将不可靠。
(3)在选择确定一种实验方案后,需进行多次实验进行验证,目的是为了 .
5、请分析下列动物行为的事例,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2)事例③中,母鸡孵卵是出于本能,而就母鸡已经无卵可解后的一系列行为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其生存和繁殖后代没有意义,但它无法改变,这说明母鸡的这种 (选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有局限性的。
(3)研究表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而动物的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从生活经验和 中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6、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自制酸奶:牛乳中含有水、脂肪、蛋白质、糖类(主要是乳糖)、无机盐、维生素等。自制酸奶就是让乳酸茵在适宜的温度(常用4℃)下大量繁殖,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形成了人们喜爱的酸奶。步骤:①将酸奶机内胆用开水冲烫消毒并冷却备用:②将一盒牛奶和一包酸奶茵粉(内含大量活的乳酸菌)倒入内胆中充分搅拌;③将内胆放入的酸奶机中恒温(40°℃)6-10小时,待牛奶凝固即可食用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茵的统称。它广泛分布于肉、乳和蔬菜水果等食品及其制品中。此外,也广泛存在于畜、禽肠道中,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口腔、肠道等环境中的乳酸菌是构成特定区域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
自制酸奶:牛乳中含有水、脂肪、蛋白质、糖类(主要是乳糖)、无机盐、维生素等。自制酸奶就是让乳酸茵在适宜的温度(常用4℃)下大量繁殖,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形成了人们喜爱的酸奶。步骤:①将酸奶机内胆用开水冲烫消毒并冷却备用:②将一盒牛奶和一包酸奶茵粉(内含大量活的乳酸菌)倒入内胆中充分搅拌;③将内胆放入的酸奶机中恒温(40°℃)6-10小时,待牛奶凝固即可食用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茵的统称。它广泛分布于肉、乳和蔬菜水果等食品及其制品中。此外,也广泛存在于畜、禽肠道中,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口腔、肠道等环境中的乳酸菌是构成特定区域正常菌群的重要成员。
(1)制作酸奶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在适宜温度及缺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把乳糖最后转化成 的特性。乳酸菌属于细菌,它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
(2)自制酸奶的步骤②相当于细菌培养中的 (选填:配制培养基;接种)
(3)通过上述资料可知,人类肠道中的乳酸菌与人类是 (选填:共生;寄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