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屈辱到崛起、从________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________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________,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 . 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 B . 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 C . 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 D . 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
2、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④②①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名句默写。
(1)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不忍登高临远,      ,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3)      ,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4)化用前人诗句是古诗常用的手法,黄庭坚在《登快阁》一诗中的      就化用自谢朓的“澄江静如练”。
(5)诗歌语言是形象而凝练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      来形象表达对权贵的蔑视。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

(英)雪菜

    ①诗的确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

    ②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作出评判。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袭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

    ③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联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人们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

    ④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

(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

【注】①缪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

(1)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
(2)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诗是神圣之物,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可以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 B . 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作家就得埋头苦干精雕细琢,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 C . 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 D . 诗能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
(4)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5)简析本文的论证特色。
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厨刀

刘明

    ①早晨有雾,淡淡的。

    ②桐庐镇优雅的轮廓,在薄纱般的晨雾中显露出来。奔流不息的富春江和天目溪交叉着从镇前的岩石下缓缓流过,背后是若隐若现的青山翠岭。远远望去,水傍青山,雾缭古城,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 , 托着颗晶莹闪烁的珠露。

    ③正是起早赶露水集的时候。来赶年前最后一个集市的乡民们,肩上挑着柴禾,手里提着鸡婆、绳头串着蘑菇,盆里盛着活鱼,从四面八方涌入这个小镇。

    ④桐庐镇仅有的这条直街上热闹起来了,热闹得就像一锅正在滚动着的粥。卖韭菜的放开嗓子直着吼叫:“多水嫩的韭菜,六角八一斤,便宜过草!”卖金针木耳的吆喝起来顿挫抑扬,如同唱戏文一般:“黄针——木耳,蘑菇——生姜!”卖藤条锅刷的吆喝声很有些特别,前声十二分地拖长,而到后半部分却喊得出奇的短:“卖藤——条!”卖葱煎包子的把平底锅沿敲得梆梆响;卖鸡的鼓圆腮帮吹开鸡婆的尾毛,两指捺着滚圆的鸡屁股直伸到买主的鼻尖,正和买主作激烈持久的讨价还价。人们仿佛不是来赶集,而是来比声音的。

    ⑤唯有市场西边的一根电线杆子下,一个穿黑袄的汉子一声不响地蹲着,跟前放着二十多把厨刀。汉子抬起胡子拉碴的脸朝喧闹的人群望了一眼,从他兜里摸出一块砚台大小的铁块和一团筷子粗的铁丝放在地下,捡起一把厨刀,低下头,“咔咔咔”砍起铁丝来了。

    ⑥“是在变戏法儿吗?”外圈的人只想往里面挤。

    ⑦“他怎么不说话?”里圈的人直纳闷。

    ⑧见人多了,黑袄汉子从他兜里摸出一张红纸,上面写着一行工工整整的柳体大字:自家打的厨刀,每把两元。

    ⑨“哼,店里张小泉剪刀厂出的厨刀也只卖一块六。”有人摇着头冷言冷语。

    ⑩“不过,这厨刀的刚火倒是硬碰硬的。”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

    ⑪黑袄汉子一声不响,低着头又砍起铁丝来。“咔咔咔”铁丝都断成了一厘米长短的小段。

    ⑫“嘿,这厨刀砍铁丝就像切粉丝一样,我买一把!”有人把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⑬“慢!”一个工人模样的青年挤到黑袄汉子跟前,从地上另捡起一把厨刀:“你换一把砍砍看。”众人都投来赞佩的眼光。

    ⑭黑袄汉子好像没听见,依旧埋头只顾自己砍。

    ⑮“唔——?是个哑巴?”工人模样的青年把厨刀递到黑袄汉子的手里,比比划划做了一阵手势。

    ⑯黑袄汉子接过厨刀,“咔咔咔”,一气砍了三十几下。青烟飘起,火星四溅,砍断的铁丝飞了一地。

    ⑰工人模样的青年夺过刀来,仔细地瞄了瞄闪着寒光的锋口,扔下两元钱,心满意足地走了。

    ⑱人群哄地一下炸了。“我买一把!”“我买一把!”几十只捏着钞票的手伸了过来。

    ⑲“砍得硬的厨刀不一定切得软!”刚才说风凉话的人又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

    ⑳众人迟疑了,有几只捏着钞票的手缩了回去。

    ㉑黑袄汉子慢慢站起身来,高眉脊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射出两道光来,直瞪着说风凉话的人的脸。瞪着瞪着,一言不发的黑袄汉子猛一抬臂,将厨刀举在了脖子跟前。

    ㉒众人吓了个大跳,哗地撒开了个大圈。只见黑袄汉子不慌不忙举刀在下巴上刮了几下。“嚓嚓嚓”,胡须纷纷落地,只留一片青青的胡渣儿。

    ㉓说风凉话的人嗫嚅着,似乎还想说几句什么,但人们一拥而上,早把他挤出了人圈。黑袄汉子的二十多把厨刀顷刻卖完。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搭上搭兜,走到卖葱煎包子的摊前:“喂,买四个葱煎包子。”

    ㉔两个刚买了厨刀的人听见他说话,大感惊讶:

    ㉕“咦,他会说话,他不是哑巴!”

    ㉖“他会说话,做买卖为什么硬是一声也不吆喝?”

    ㉗太阳升高了,晨露散尽了,桐庐镇幽雅的轮廓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前面是奔流的江水,背后是兀立的青山,好一幅古朴淡雅的水墨画卷。黑袄汉子背着搭兜,手里托着四个刚出锅的葱煎包子,大踏步地走了。

(1)第一段中“宛如一张鲜嫩碧绿的荷叶”,比喻非常精妙,请加以赏析。
(2)小说中黑袄汉子做买卖“硬是一声也不吆喝”,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概括小说中“黑袄汉子”的性格特点。
(4)小说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各题。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1)标题中,“送春”是      
(2)依据词意,以下推测或判断不妥的一项是(    ) (2)
A . 词人在归途的马背上,词兴大发,构思并创作了这首词, B . 词人思归心切,只好借酒消愁,乐以忘忧。 C . 这首词应创作于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 D . 词人创作这首词时,已跋山涉水,历经漫漫旅途。
(3)“双燕舞风斜”,词句中的“双”可否改为“孤”?请说说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主簿,举秀才。元颢入洛,侠执其使人,焚其赦书。魏孝庄嘉之,授轻车将军、东郡太守,带防城别将。

    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侠本名协,至是,太祖嘉其勇决,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

    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庸直,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

    侠又撰九世伯祖贞侯潜传,以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后生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

    武成元年,卒于位。

(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①元颢,北魏宗室,叛魏,投靠南朝梁,带兵打回洛阳,自立为王,后被杀。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州主簿      

欲何为      

③世其美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使后生而行之

(2)
A . 进献 B . 尊崇 C . 供给 D . 迎合
(3)第④段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B . 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C . 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 . 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4)把第③段落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

(5)第③段画线句“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反映了众臣怎样的心理?
(6)依据文章相关事迹,概括裴侠的主要品质,完成表格。

相关事迹

裴侠的品质

执使焚书

      

罢渔猎役

      

市马不取

      

教导从弟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云龙山记

(明)都穆

    ①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徼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

    ②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历、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________。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逐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销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

    ③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

(1)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
(2)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 (2)
A . B . C . D .
(3)下列对这篇游记的特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A . 描摹自然景观生动详实。 B . 涉及历史人文内涵丰富。 C . 先叙后议,富有条理。 D . 卒章显志,引人思考。
(4)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写作上的特点。
(5)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评析。

六、材料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认为阅读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往往是出于比较高级的智慧的追求。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