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2小题)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 . 客船 B . C . 空气 D . 地面
2、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 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 B . 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 C . 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5m/s D .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
3、我国的诗词歌赋中有许多蕴含丰富的热学知识的句子,下列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4、生活中能经常见到各种光现象,下列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A . 花窗漏影 B . 水中倒影 C . 雨后彩虹 D . 树荫下的光斑
5、苏州街头有一个会说话的交通警示产品,名为“路口智能语音警示柱”。它在行人绿灯亮起的时候开启语音提示“绿灯亮起请通行”;在红灯状态下,开启检测模式,当检测到行人闯红灯行为时,证明音播报提示“红灯亮起请勿通行”,检测模式下检测器检测到的是(    )

A . 红外线 B . 紫外线 C . 超声波 D . 激光
6、拙政园附近,有家玻璃工艺店,他们可以在室温下用一个管子插入加热熔化后的玻璃中,不停的转动和吹气,使料泡不断胀大,再用手工工具塑造出各种造型.在加热过程中,玻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下列图像最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将一把钢尺斜插在水中,我们看到水中的尺发生了“偏折”,反映这一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8、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使(    )
A .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B .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前伸 C .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D .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将镜头往后缩
9、在“探究敲击铜管发声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选取管壁厚度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三根铜管,将它们用细线竖直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    )

A . 只能得出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B . 只能得出频率随直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 C . 选项A和B的结论都不能得出 D . 选项A和B的结论都能得出
10、如图所示,小明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物理书封面上的“物理”字样,不可能看到(    )

A . B . C . D .
11、一名蹦极运动员从高处竖直下落,在此过程中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直到最低处,若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 . 地面在靠近,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 B . 地面在靠近,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 C . 地面在远离,先做加速、后做减速运动 D . 地面在远离,先做减速、后做加速运动
1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在水平面上同向直线运动的s-t图像,选项中是甲、乙小球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照片的一部分,与上述s-t图像吻合的照片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30分)(共11小题)

1、如图所示,体温计示数是      ℃;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得木块的长度是       cm,合      m。

2、如图,车筐里的薄膜是最近安装在苏州街头的公共自行车上的新装备。这块薄膜能吸收      能并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智能锁等设备.这种薄膜电池一般表面为黑色,这是因为       。

3、小明利用秒表测量自己脉搏跳动45次所用的时间如图所示,秒表读数为      s:由此可以推算出小明的脉搏一分钟大约跳      次。

4、如图所示,在较深的方盘内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通过水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会在墙壁上观察到光的      现象,此时的平面镜和水相当于      (填一种光学仪器)。

5、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置于白纸上方,并使平行光线竖直向下照射到试管上。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说明试管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      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      (放大/缩小)的像。

6、如图所示是眼镜店清洗眼镜的设备,该设备利用       声波使清洗液发生剧烈      达到去污作用: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发现,7赫兹的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给人伤害,用这种      声波制成的武器威力巨大,可以传得很远,如果要减少伤害,可以制造      隔离罩,从而有效的阻止声波的传播。

7、如图甲、乙、丙所示是手机软件采集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的声音音调较高,图      的声音响度较大.每年高考期间考场附近都要竖立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8、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      成水蒸气上升,水蒸气升入高空后遇冷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形成云。在温度高于0℃时,云中的小冰晶      成小水滴落到地面,形成雨。(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9、霜降节气过后,枫树开始变红,像极了天上被打翻的调色盘,晕染了整个天平山.我们能看到火红的枫叶是因为枫叶      出太阳光中的红光,如果在暗室里只将蓝色的光照到枫叶表面,会看到枫叶呈      色。

10、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则入射光线一定是      ,入射角的大小为      

11、如图所示,商场柜台旁放有一面直立的平面镜,小华沿直线AD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直线AD与平面镜平行,且A到D的距离是10m,B、C为由平面镜底边两端点向AD所作垂线的交点,且B到C的距离是2m,则在A到D的三段路程中,小华能由平面镜中观察到自己像的是      段,且通过这一路段所用的时间是      s。

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46分.第24、25题8分,第26题5分,第27、28题7分,第29题5分,第30题6分)(共7小题)

1、按要求作图
(1)图甲中,画出在墙壁MN右侧通过中间的窗户看到物体AB全部的空间范围,并用斜线涂上;

(2)图乙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


(3)图丙中,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图丁中,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能矫正该眼睛视力的透镜。


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4

97

100

103

103

103

103

(1)本实验应使用      (水银酒精)温度计。

种类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热,但温度      ,盐水的沸点为      ℃。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发现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3、小明实验小组利用小车、秒表和带有刻度尺的斜面“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某次滑行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和对应时间的情形如图所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AB段

BC段

AC段

路程

s1=      cm

s2=58.0cm

s3=90.0cm

时间

t1=3s

t2=      s

t3=5s

(2)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AC段的平均速度。
(3)当斜面坡度增大时,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将      (变大/变小不变)。
4、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个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跳棋B,选择跳棋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寻找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      (A/B)这一侧观察.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她发现跳棋A的像      (向左/向右/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发现转动时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      (向左向右/不)移动。
(4)如图乙所示,小华又把模型“ ”面对玻璃板放置.竖放、向右侧倒放、向左侧倒放向右倾斜放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小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小华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它的成像原理与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相同,小华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华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华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远离/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水凸透镜之间放一片远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设想烛焰中心以1cm/s的速度垂直于光具座向下运动,光屏上的像      (向上/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1cm/s。
6、小明的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两个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观察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同。

(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 可判断猜想1是       的。

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半透明纸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圆孔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2)实验小组对成像情况作进一步探究,固定烛焰、纸筒和半透明纸,位置如图甲所示。

①如图丙,在纸筒底部开孔.在中心开一个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一个像:开四个相同小孔,半透明纸上观察到      个。

②若在中心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恰能在半透明纸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像是      (放大/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7、如图所示为小明周末骑行金鸡湖的运动数据,(注:1公里=1km)

(1)请根据数据计算小明骑行金鸡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明准备去环太湖骑行,环太湖一圈大约280公里,如果他的骑行速度不变,小明环太湖一圈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时要有解答过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