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二中实验班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年级:高考 学科:化学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这种溶液是(  )


A . 三氯化铁溶液 B . 饱和硫酸镁溶液 C . 稀盐酸   D . 饱和硫酸铵溶液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气体,建立如下平衡:2NO2⇌N2O4 , 测得NO2转化率为a%、在温度、体积不变时,再通入1molNO2 , 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 NO2转化率为b%,则a与b比较(  )

A . a>b         B . a<b C . a=b  D . 无法确定
3、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氧化性:Fe3+>Cu2+

还原性:Fe2+>Cu

B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

Ag发生了化学腐蚀

C

SiO2能与氢氟酸及碱反应

SiO2是两性氧化物

D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说明Ksp(BaSO4)大于Ksp(BaCO3

A . A B . B C . C D . D
4、某同学为了探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取100mL蒸馏水,加入过量的PbI2固体(黄色),搅拌、静置,过滤到洁净的烧杯中,得

到滤液a

Ⅱ、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0.1mol/L的KI溶液,观察现象

Ⅲ、另准确量取10.00mL滤液,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Pb2+=R2Pb+2H+ , 交换完成后,流出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 (H+)=3.000×105mol分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I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 B . 步骤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 C . 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1.350×108 D . 若步骤I 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的水,Ksp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常温常压下,22.4 L NO2中含有NA个分子 B . 1 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 NA C . R2+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则n g R该价态的氧化物中含质子数为 (A﹣N+8)NA D . 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A
6、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 . ③④⑤⑧ B . ④⑤⑦⑧ C . ④⑤⑧ D . ③④⑤⑦⑧
7、利用如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电子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 B .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 C . 正极反应:Cl2+2e+2Ag+=2AgCl D . 空气中c(Cl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
8、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变 C .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 .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二、解答题(共4小题)

1、X、Y、Z、W和N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已知五种化合物水溶液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Y、Z和N均由三种元素组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化合物X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填序号). (1)
A . 离子键 B . 极性共价键 C . 非极性共价键 D . 氢键
(2)写出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下表为Y与Z实验的部分内容:

序号

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在含Y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放置,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在含Z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有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白色沉淀先增加后消失,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又出现白色沉淀

将实验②最终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白色固体

写出Y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含0.1mol Z的溶液与20mL 5mol•L1的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      .实验③加热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5)化合物W和N可以相互转化:W N.若有W和N•xH2O的混合物6.52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硫酸增重1.71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1.10g,则混合物中W的质量为      ,N•xH2O的化学式为      
2、某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⑤检查气密性.上述操作的顺序是      (填序号);记录C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3、某同学想利用镁与盐酸或醋酸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部分实验用表如下:

实验

编号

温度/K

盐酸浓度

/mol•L1

醋酸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298

0.20

a.实验①和②,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实验①和③,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实验④⑤,探究温度对镁与盐酸反应和镁与醋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哪个更大一些.

308

0.20

298

0.40

0.20

0.20

(1)请完成上工作表(填写实验④⑤的空格).
(2)上表实验①中,镁条消失的时间为20s.实验过程中,镁条剩余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Ⅰ假设反应过程中盐酸体积不变,则要计算该反应的速率v(HCl),尚缺少的数据是      

(3)Ⅱ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温度相同时,醋酸是相同浓度盐酸平均速度的1/2,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实验②”、“实验④中醋酸实验”的镁条质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并用②或④注明曲线代表的实验(假设实验中所用镁完全相同,且镁均能完全溶解).
4、为了分离甲醇、甲酸、苯、苯酚的混合物,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分离时所用操作方法,并写出方框内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

写出下列分离时所用操作方法 a      ;b      ;c      ;d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      、C      、E      、G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二中实验班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