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5.2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放战争中以徐州为中心,包括连云港在内,规模空前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2、从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次战役应是(    )

开始时间

作战军队

结果

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3、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

①北伐战争开始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南昌起义                 ⑤井冈山会师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⑤
4、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来源(     )

A . 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 . 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 .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 .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5、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历史事件与南京有关的是(     )。

①宁汉合流              ②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

③火烧圆明园            ④渡江战役的胜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6、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 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 .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 . 三大战役 B . 渡江战役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南京解放
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的这首诗写于哪次战役胜利之后(    )

A . 挺进大别山 B . 渡江战役 C . 三大战役 D . 解放华东
9、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 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 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10、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A . 张学良 B . 李宗仁 C . 傅作义 D . 杨虎城
11、三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    )

A . 辽宁 B . 沈阳 C . 长春 D . 锦州
13、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三次主力大决战不包括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14、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    )

A . 转战陕北 B . 挺进大别山 C . 重庆谈判 D . 渡江战役
15、1946年6月,蒋介石对(   )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A . 华东解放区 B . 华南解放区 C . 陕甘宁解放区 D . 中原解放区
16、“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说明了(     )

A .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C . 解放战争的进程 D . 解放战争的影响
17、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8、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 . 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B . 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 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9、南昌起义、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纪念馆展示历史的共同主题是(   )

A . 革命根据地壮大 B . 人民政权不断巩固 C . 广大农民支援革命 D . 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 B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C .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二、列举题(共1小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

三、综合题(共9小题)

1、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城市在近代饱经沧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任务一: 梳理知识
写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时间以及这个政府的性质。

(2)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在南京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其反映的本质是什么?

(3)南京何时解放?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4)任务二:解决问题

用史实说明“南京市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5)任务三:思考感悟

写出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感悟。

2、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形势图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

材料四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1)读材料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了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何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政府设置在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4)概括材料四,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5)清朝疆域东南到宝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但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前两次是怎么回到母亲怀抱的?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材料二   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道路通,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

材料三   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于南京大屠杀,他们认为:“东京审判认定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也就是说,教科书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述“东方小国”对中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重大胜利?面对日军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团结抗战,同仇敌忾的?

(3)“八年抗战成正果,血肉之躯筑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如何使中日关系友好、正常的发展?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2014年是我党建军87周年。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同时,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坚持与时俱进。

(1)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1936年):      

②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2       

③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        3       

(2)请列举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代表性战役各一例。

5、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材料一    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    永远的历史警示——死难同胞300000人!下图一:日军在南京活埋中国平民

材料四    定格的历史一页——上图二: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呈现的历史事件中,有哪些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请把它们选出,并按材料序号写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2)请选取其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6、      2014年8月16日至2014年8月28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某校几名学生将作为志愿者向游客介绍南京近代百年的历史,为此他们专门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跟随他们共同步入南京历史的探寻之旅。

(1)第一站:聆听静海寺钟声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安放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2)

第二站:追寻革命足迹

材料二

 

依据材料二,分析人们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原因。

(3)

第三站:探访总统府

 

当你在总统府看到以上两画面时想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中国在那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请举一例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史实反驳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和民主。面对这种形式,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1945年8月,蒋介石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一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讨国家大计”。

材料二: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共同商谈国家大计”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2)面对材料一的情况,中共做出了怎样的决定?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钟山风雨起苍黄”中的“钟山”是指什么地方?

(4)“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何时开始的?

(5)此一役的结局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8、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谋求与国民党合作。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曾经走过一段坎坷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5月5日,黄埔军校最终正式成立并开学了,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5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学生军成为北伐军重要骨干力量。叶挺独立团是北伐的先锋。

材料二  为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变发生后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调停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材料三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1)依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进行了哪两项重大活动?材料中的“民国15年”是公元多少年?

(2)请说出材料二中“事变”的名称。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双十协定”是国共什么谈判中取得的成果?全面内战结束后,哪一地区再次与大陆分离?

(4)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何感悟?

9、下图都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史实。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依次说出图二字母三大战役名称各是什么?

(2)图三中解放的南京是哪次重要战役?

(3)分析三幅图片的联系是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5.2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