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 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 .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2、下列不属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是(     )

A . 照相术在19世纪晚期逐步融入社会生活 B . 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C . 1912年3月,中国男子留起了辫子 D . 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3、1915年张老太爷从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

A .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饭 B .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C . 观看电影《定军山》 D . 拖着长辫的男人在用油票和布票买洋油、洋布
4、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5、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

A . 洋务运动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五四运动后
6、魏源则被称为西学中用第一人,他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经典,成为拿来主义的开山鼻祖。他提出的“长技”是指(   )

A . 西方的先进技术 B . 西方的政治制度 C . 西方优秀的思想文化 D . 西方开放的对外政策
7、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 . 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 .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 .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 .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8、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工作形势严峻,纪念海瑞更具重大意义。为纪念海瑞诞辰500周年,海口某政府机关筹办了一期板报,板报主题应是( )

A . 海南探花  岭南画师 B . 临高诗人  琼州诗绝    C . 尚书学士  经济学家 D . 廉政表率  清官楷模 
9、民国元年9月,《申报》刊文:“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司仪)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上述报导,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后( )

A . 女子享有婚姻自由 B . 社会风俗有新变化 C . 西式婚礼成为主旋律 D . 西式婚礼不受欢迎
10、近代社会政治革新与风俗的变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 . 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屐 B .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C . 宣读婚誓,携手同归 D .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1、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其中袖口的三颗扣子代表的是(     )

A . 三民主义 B . 三省吾身 C . 三大政策 D . 三权分立
12、19世纪80年代后,一位住在天津的高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 . 写封书信 B . 拍电报 C . 上网 D . 打长途电话
13、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 . 《民报》 B . 《中外纪闻》 C . 《申报》 D . 《时务报》
14、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进行快捷的联络方式是通过(    )

A . 手机 B . 有线电报 C . 无线电报 D . 信件
15、根据《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的特点,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的内容出现在《申报》上(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定远”舰驶抵天津大沽口 C . “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D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6、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 通过科举考试晋升职务 C .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 看《申报》、休闲时看电影
17、某历史文献有这样的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的大规模出现应该是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辛亥革命时期 C . 五四运动时期 D . 新中国建立初期
18、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的中国,你可以做到的事有( )

①去京师大学堂上学 ②晚上读读《申报》 ③到商务印书馆打工 ④约朋友看电影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19、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中国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了传统婚礼

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④

二、综合题(共2小题)

1、历史探究:妇女缠足作为一种陋习,在我国历时上千年。以妇女缠足开始到最终被禁绝,可以观察到历史的变化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村缀耕录》里说:南唐李后主令宫嫔“以帛绕足,令纤小”,“由是人效之”。古人认为缠足女人“莲步半折小弓弓,莺转一声娇滴滴”,于是“三寸金莲”受到啧啧称赞。

材料二    林语堂(1895-1976)曾著文揭露妇女缠足的罪恶目的:“缠足是妇女被幽禁、被压制的象征”,是“提倡男女隔离的一个手段”。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不断有人反对给妇女缠足。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妇女缠足。         ——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1950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政务员下达了关于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到50年代末期,残害中国妇女一千多年的缠足被彻底禁绝了。    ——周青松《中国女性文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妇女缠足受到啧啧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2)林语堂认为妇女缠足的危害是什么?

(3)综合以上探究学习,材料二、三、四指出妇女缠足最终被禁绝的原因是什么?禁止妇女缠足对妇女有什么好处?

2、历史载体多种多样,它们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让我们体验历史的多彩多姿。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4:00合唱《东方红》,预报节目

4:15革命文艺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6:20革命文艺

6:30新闻和报纸摘要

8:00体育节目

8:15革命文艺

8:30新闻和报纸摘要

11:00国际时事

11:30人民解放军节目

12:00对工人广播 

12:30新闻

13:00教唱革命现代京剧、革命歌曲;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卫兵节目

(1)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份报纸创刊的时间与地点。并将报纸上有效的历史信息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时间与地点:      

政治(军事):      

经济:      

(2)依据材料二,判断它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节目表?并说明判断依据。

(3)除上面提到的历史载体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