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题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 (共18小题)

1、“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汉时期,塞北(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在当时四大经济区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是(    )

A . 山西、江南 B . 山东、江南 C . 龙门碣石以北、江南 D . 山东、山西
2、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

A . 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 . 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 . 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 . 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3、“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宋史•本纪第二十三》的这段记载反映的历史事件史称(    )


A . 七国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靖康之变
4、下列哪些城市的兴起不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    )

A . 东晋、南朝建康人口上百万 B . 长安、洛阳是唐前期最发达的城市 C . 南宋“苏湖熟,天下足” D . 北宋定汴京为国都
5、我国古代因为各种因素出现了多次的人口流动,其主要趋势是(  )
A . 由内地流向边疆 B . 由边疆流向内地 C . 由北方流向南方 D . 由南方流向北方
6、“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的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 . 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 . 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 . 南北的语言融合比较好
7、《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8、“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 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9、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



A . 西周 B . 西汉 C . D .
10、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耕技术的推广 B . 主要经济政策 C . 政治中心的迁移 D . 社会制度的变革
11、《战国策·赵策》中“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逐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    )

A . 山东省 B . 函谷关以东 C . 太行山以东 D . 中原地区
1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 . 中国古代主要经济政策 C . 中国古代人口政策的变革 D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13、隋唐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城市越来越进步,这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 . 南方手工业大大发展 C . 南方交通发展超越北方 D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14、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是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 租佃制涉及物质剥削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两个方面 C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唐朝 D . 中国古代农业属于灌溉农业
15、下图为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争国人口比重(单位;%)图,对此图解读不  正确的是    (  )


A . 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处在封建王朝的持续统一时期 B . 第一次人口下降与战乱有关 C . 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与政治中心所在地有关 D . 第二次人口下降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16、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文渊薮”的说法,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政治重心南移 B . 政治重心南移带来经济重心南移 C .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D . 南方自古以来人才聚集
17、通过下列唐宋诗人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从唐至宋(    )


A . 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B . 文化中心实现南移 C . 江南得到开发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二、材料解析题 (共4小题)

1、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 (单位:千人)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 256

7 871

4 364

698

唐朝

28 898

12 137

8 081

2 484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温……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

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在长江流域早期开发中,畬田开发是一种典型形式。“畬田,峡中刀耕火种之地也,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至今在我国四川、云南等长江流域仍有所见。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

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三 汉代至清末江淮较大水灾统计

朝代

西汉

每百年次数

15.2

23.4

75.7

262.9

——《长江流域水患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进程和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长江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运用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长江流域开发的认识。

3、利用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工商业分布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趋势。

4、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唐朝、北宋南北人口比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比例 人口 占全国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0% 9985785 80.20%
唐朝 3920415 43.20% 5148529 56.80%
北宋 11224760 62.90% 6624296 37.10%

——杨远《西汉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仗东南财富,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渭南文集》

(1)依据材料一,简述中国从西汉到北宋人口的变化情况。
(2)材料二中主要观点是什么?其所说“故都”指何地?请简述你的理由。
(3)材料一二从人口数量,财政收入两个视角为哪一观点提供了证据?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哪些视角寻找证据说明这个观点?列出视角及有关证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同步练习题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