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检测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就义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 ( )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谭嗣同 D . 严复
2、八(3)班要举办一次“中国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图片展,不属于这一主题的图片是(    )

A . B . C . D .
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

A . 京师大学堂 B . 北洋水师学堂 C . 清华大学 D . 保定讲武堂
5、如果让你为中国近代史总体特征进行概括描述,你会选择(     )

A . 曲折里奋进 B . 光辉而灿烂 C . 自大显无知 D . 屈辱中探索
6、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发起者是(   )

A .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 资产阶级革命派 D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7、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

A . 邓世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谭嗣同
8、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 新文化运动创办成功 D . 中国同盟会成立
9、“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老将新疆护国门,菜市横刀血溅飞……”(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场)该诗中提到的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左宗棠     ③邓世昌     ④谭嗣同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0、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A . 培养人才 B . 开办学校 C . 废除科举 D . 改变政制
11、在戊戌变法中,拒绝逃往国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的英雄人物是(   )

A . 谭嗣同 B . 康有为 C . 梁启超 D . 康广仁
12、为了应变时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   )

A . 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 .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C . 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 . 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
13、决定创办图中学校是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戊戌变法期间 C . 义和团运动期间 D . 辛亥革命期间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天演论》的出版 C . “公车上书” D .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15、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A . 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 .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 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 . 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16、1898年,一位清朝官员的元老气急败坏的对康有为说:“变法、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这位元老级的官员应属哪一派(   )

A . 顽固派 B . 维新派 C . 革命派 D . 激进派
17、在戊戌变法夭折之际,一位维新派人士慷慨陈词:“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位维新派人士是(   )

A . 康有为 B . 魏源 C . 梁启超 D . 谭嗣同
18、甲午战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 . 发动了虎门销烟 B . 掀起了洋务运动 C . 进行了黄海海战 D . 发起了维新变法
19、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 . 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 .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 .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0、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辩论会

      对于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没有到日本避难而最终遭杀身之祸一事,在明明和奇奇之间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明明说:“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奇奇说:“唉!他也真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走再说。坐在家时等人家来抓,真是太傻了!”

      你觉得明明和奇奇谁说的有道理?试说明理由。

2、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3、

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马可·波罗行纪》中描绘14世纪时中国人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但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还不知纸币为何物,他们把纸能等同银子的想法看为是极其荒谬的。他们还曾经要求马可·波罗收回这些无稽之谈。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的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三  下图为l971年11月8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成为其封面人物,封面英文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

材料四   下图为1979年1月1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材料一中马可·波罗来中国时正值中国的哪一朝代?他在书中的描述为什么不是“无稽之谈”?

(2)材料二   中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怎样?为改变这种形象,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3)村料三中“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党的哪一重大会议开启了“中国的新时代”?邓小平为什么会被称为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5)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二、图四历史人物分别领导的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运动。

(2)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其领导的近代化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

(3)图三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近代化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图三人物所领导的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综上内容,概括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有何特点?

5、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场运动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