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9小题)

1、近代史上哪个皇帝“富有年青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维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 . 康熙帝 B . 道光帝 C . 光绪帝 D . 宣统帝
2、19世纪末,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 B .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 .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 .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改革
3、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康有为、张謇的相同主张(    )

1895年5月

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提出拒绝批准中日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几项主张

1895年夏

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了“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的观点

A . 公车上书 B . 维新变法 C . 强国富民 D . 实业救国
4、“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5、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改科举,废八股,大力兴办教育,创办的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A . 京师大学堂 B . 北京大学 C . 时务学堂 D . 京师同文馆
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 公车上书 B . 强学会成立 C . 保国会成立 D . 百日维新
7、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A . ①——b  ②——a  ③——c B . ①——a  ②——c  ③——b C . ①——b  ②——c  ③——a D . ①——c  ②——b  ③——a
8、材料中第三次战争的交战双方同样装备着“坚船利炮”,却以清朝的惨败而告终,它暴露了清政府制度的腐朽,由此而引发的一场近代化探索运动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9、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 . 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 . 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0、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 慈禧的盲目自大 B . 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 . 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D . 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11、中国近代史上,由中国人创办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      )

A . 福建船政学堂 B . 京师同文馆 C . 京师大学堂 D . 北洋水师学堂
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 . 成立强学会 B . 公车上书 C . 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 D . 戊戌六君子被害
13、《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新文化运动
1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位为维新变法而流血,为唤醒民众而献身的湖南英雄是(      )

A . 康有为 B . 杨深秀 C . 谭嗣同 D . 梁启超
1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

A . 京师同文馆 B . 太学 C . 强学会 D . 京师大学堂
16、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

A . 百日维新 B . 康、梁创办《万国公报》 C . 强学会的成立 D . 公车上书
17、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请你按历史发展进程安排观看的顺序(   )

①《甲午风云》   ②《火烧圆明园》   ③《鸦片战争》   ④《百日维新》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③②④① D . ②③①④
18、有人曾这样评价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9、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综合题 (共6小题)

1、右图是在戊戌变法中,中国近代由国家建立的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的招牌,它叫什么?在它也是今天一所著名大学的前身,这所著名大学的名称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2)请分别写出每个派别的一位代表。

3、讲一讲维新派人士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这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节选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节选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图,概括中国在近代历史上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含义。

(3)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史实说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做出的努力。

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的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根据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光绪帝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等。——北师大版八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什么作用?

(2)孙中山后来把材料二中的纲领进行阐发,成为领导哪一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由此陈独秀等人在当时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6、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一直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中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3)指出“自救之路”的历史进步作用。概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2.2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