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确立。 B . 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 C . 到1952年底,全国各族土地改革完成。 D . 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生产资料情况(含所有权和使用权)。据下表判断,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A . 土地改革开始前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普遍展开后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前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后
4、某同学利用《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5、“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A . 抗战的胜利 B .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 镇压反革命运动
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面人物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邓稼先         ④邱少云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②④
7、下列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 B . C . D .
8、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    )

A . 陈毅 B . 彭德怀 C . 林彪 D . 朱德
9、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事件(     )

A . 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 . 新中国成立 D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0、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   )

A . 土地归国家所有 B . 土地归集体所有 C . 土地归乡镇所有 D . 土地归农民所有
11、美国司令官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文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侵略越南的战争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进攻伊拉克的战争
12、美国作家索尔兹说:“(朝鲜战争)给毛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在爱国主义的基础上团结中国人民来支持新的和尚未经考验的革命政权。在斗争中所达到的爱国主义的一致给毛以极大的帮助,使他统一全国。他使许多原本会支持蒋介石的敌对分子沮丧了,使军队团结一致,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事件(    )

A . 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B . 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13、时下人们爱用“最美”这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中国人民解放军
14、“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语是针对哪次战争的胜利(     )

A .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 . 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C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 越南人民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
15、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

A .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C .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 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
16、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解放战争胜利 C . 农业集体化 D . 土地改革完成
17、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    )

A . 土地革命 B . 抗美援朝 C . 武力解放台湾 D . 实行一五计划
18、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

地主和富农

占乡村人口不到10%

占有土地70—80%

贫农、雇农和中农

占乡村人口90%

占有土地20—30%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 . 农民没有土地,受地主剥削和压迫。 C . 广大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D .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20、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  )

A . 抗日军民 B . 解放军战士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D . 朝鲜军民

二、综合题(共10小题)

1、【原创】下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的主题研讨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抉择】

材料一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联合国的任何挑衅。              ——毛泽东

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联合国在东方的新侵略。           ——周恩来

【牺牲】

材料二  抗美援朝过程中歼灭敌人人数统计

战役

第一次战役

第二次战役

第三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

第五次战役

歼敌人数

15000多人

36000多人

19000多人

较大损失,歼敌78000多人。

8万多人






【胜利】

材料三

(1)毛泽东与周恩来所强调的“制止与打败联合国在东方的挑衅与新侵略”目的是什么?中国政府为此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2)中朝军民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在此过程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为什么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3)材料三中图片情景出现于什么时候?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2、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3、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      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正确的决策和思想引领下,领导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经济不、外交等不断增长,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据材料回题:

材料一:1952年的国庆,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前三十年”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材料三: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推开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大门——四川等地的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两天半建起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农村到城市,从集体到个人,一股股强大的改革气旋喷涌而出。   ---------新华社《跨越时空的坐标》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为改变这一现状,党和政府在经济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又遇到了哪些挫折?(各举一例即可)

(2)读材料二,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取得了哪些“收获民心”的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历史上的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后党在经济方面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在一届政协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给材料二中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4)简单分析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6、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4)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左图为1951年3月1日山东茉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忆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图二中的人物正在指挥什么战争?他还指挥过什么伟大的战役?

(2)这场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3)这场战争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4)列举此次战争中涌现的三位英雄人物。

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0、下面是九年级同学收集的几幅有关农村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看图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都代表一次对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请分别说出每幅图片代表的事件。

(2)四幅图片中,哪一幅图片的举措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间是哪一年?

(3)四幅图片中哪一图片反映的事件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损失?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留下哪些深刻的教训?

(4)农村的春天离不开农民的伟大创造,但也需要顶层设计。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成功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