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年级:高二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生活中的事实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有关的是(    )
A . 夏天的食物比冬天的食物腐败变质更快 B . 锅炉房里粉末状的煤比块状的煤燃烧得更快更旺 C . 汽车加大油门跑得更快 D . 充满N2的塑料密封袋保存的薯片保质期更长
2、下列表述方式错误的是(    )

A . Fe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图: B . 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C . 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3 D . HClO的结构式:H﹣O﹣Cl
3、五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其中E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E

A . 简单离子的半径:D>E>C>B B . 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E﹣定强于D C . B,D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D>B D . 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4、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 第一电离能:P>S 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H4>NH3 C . 电负性:Cl>F D . 最高正化合价:F>S
5、三聚氰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分子式为C3H3N3O3 B . 属于共价化合物 C . 分子中只含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 D . 该分子中的C原子采取sp3杂化
6、下列各组微粒的立体构型相同的是(   )
A . CO2与SO2 B . CH4与CCl4 C . NH3与BF3 D . H3O+与SO3
7、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

A

    水加热到较高温度都难以分解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B

    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

  白磷分子中P﹣P键间的键角是109°28′

C

    用苯萃取碘水中的I2

  苯和I2均为非极性分子且苯与水不互溶

D

    H2O的沸点高于H2S

    H﹣O键的键长比H﹣S键的键长短

A . A   B . B   C . C   D . D
8、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 . HCl为强电解质,可推测HF也为强电解质 B . NH 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测PH 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 .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 . C2H6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9、下列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 沸点:CBr4>CF B . 水溶性:HBr>Br2 C . 硬度:镁>镁铝合金 D . 熔点:金刚石>NaCl
10、对下列各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有6个 B . 在BaO2晶胞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Ba2+和4个O C . 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的个数比为1:2 D . 该气态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pH值一定等于7 B . 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可用待测液润洗 C . 滴定实验中,KMnO4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 D . 用盐酸滴定NaOH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 . 表示H2燃烧热:2H2(g)+O2(g)═2H2O(l)△H=﹣571.6 kJ/mol B . 表示中和热: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 C . 表示反应热:4Al(s)+3O2(g)═2Al2O3(s)△H=﹣3352kJ/mol D . 表示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蒸干AlCl3溶液可得AlCl3固体 B . 向FeCl3溶液中加少量盐酸,抑制Fe3+水解 C . 用纯碱溶液清洗油污时,加热可以增强其去污力 D . 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 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MgCO3
14、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Z发生如下反应:2Z(g)⇌X2(g)+Y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当2v(X2=v(Z)时,反应达到平衡 B . 当容器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 C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X2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D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里X2、Y2、Z在容器中共存
15、某温度时,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开始至2min,反应的平均速率v(Z)=0.2mol/L B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2Z C . 该反应平衡时,Y转化率为30% D . 3min时,充入X,v正增大,v逆减小
16、下列有关Al(NO3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中H+、Fe2+、SO 、Cl可以大量共存 B . 向该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不会发生反应 C .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4NH3•H2O═AlO2+4NH4++2H2O: D . 向该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3++3CO +3 H2O═2Al(OH)3↓+3CO2
17、常温时,有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0.01mol/L的盐酸③pH=12的氨水④pH=11的碳酸钠溶液,上述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关系正确的是(   )

A . ②>①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8、对于可逆反应A(g)+B(g)⇌3C(g)△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9、25℃时,向20mL浓度为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c点时,c(Na+)=c(CH3COO B . b点时,c(Na+)>c(CH3COO)>c(H+)>c(OH C . d点时,c(Na+)>c(CH3COO)>c(OH)>c(H+ D . 从a点到c点间可能有:c(CH3COO)>c(H+)=c(Na+)>c(OH
20、已知:25℃时,Ksp(AgCl)>Ksp(AgI),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gI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I(s)⇌Ag+(aq)+I(aq) B . 25℃时,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的溶度积常数不变 C . 向含KCl、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一定先析出AgI沉淀 D . 用等体积的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洗涤AgCl沉淀,水洗造成的AgCl损耗大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无中子,B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多,C、D元素同主族且原子序数D为C的二倍,E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l)d10+6ns1 ,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D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BC 的立体构型为      
(4)A元素与C元素形成两种常见的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2:1和1:1,两种化合物可以任意比互溶,原因是;其中一种化合物可在酸性条件下将KMnO4还原为Mn2+ , 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将过量BA3气体通入含E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价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Imol该离子中含σ键为       mol.
2、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过程

(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会使图中E1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加入V2O5  后该反应的△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2H2S(g)+O2(g)═2S(s)+2H2O(g)△H=﹣442.4kJ/mol    ①

S(s)+O2(g)═SO2(g)△H=﹣297.0kJ/mol    ②

H2S(g)与O2(g)反应产生SO2(g)和H2O(g)韵热化学方程式是      

3、现将一定量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玻璃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N2O4(g);△H<0,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图中曲线      (填“X”或“Y”)表示c(N2O4)随时间的变化.
(2)图中b点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      
(3)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通入0.4mol N2O4和0.2mol NO2 , 则v       v(填“>”、“=”或“<”);若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判断理由是      
(4)25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图象中a、b、c、d四点中的      点体系颜色最深.
4、已知:KI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O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2+4I-+4H+=2I2+2H2O.

(1)某化学小组为探究不同条件对上述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完成下表中①和②的内容.(限选试剂:0.1mol/L硫酸、0.2mol/L硫酸、1mol/L KOH溶液、淀粉溶液)

组别

温度

KI溶液

H2SO4溶液

淀粉溶液

实验目的

C(KI)

V

C(H2SO4

V

1

298K

1mol/L

5mL

0.1mol/L

5mL

3滴

l组和2组探究②      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1组和3组探究反应物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

308K

1mol/L

5mL

0.1mol/L

5mL

3滴

3

298K

1mol/L

5mL

      

5mL

3滴

(2)在上述实验中,三种溶液混合的顺序最合理的是      (选填下列选项);应记录的内容是       A.先将硫酸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KI溶液

B.先将KI溶液与硫酸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

C.先将KI溶液与淀粉溶液混合,然后再加入硫酸溶液

(3)在实验中,发现露置在空气中的KI溶液逐渐变黄色.通过查阅资料知:KI溶液在空气中会生成I2和KOH.小组同学对该描述有疑问:I2为何能与KOH共存?为此提出下列假设进行探究:

假设一:常温下,I2和KOH不反应

假设二:溶液碱性弱,I2和KOH不反应

假设三:…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完成表中的内容

    实验方案

    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      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淀粉

溶液,然后逐滴加入      ,观察现象

      ,则假设二正确

(限选试剂:1mol/L盐酸、1mol/L KOH溶液、碘水、淀粉溶液)

5、

一学习小组用100g某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制备绿矾(FeSO4•7H2O),主要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硫铁矿烧渣中加入硫酸酸浸往往需要升温,目的是      ,操作1的名称是      ,滤渣A是      

(2)试剂C为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调节溶液D的pH目的是      

(4)已知常温下Al(OH)3的Ksp=1.0×1033 , 若溶液中c(Al3+)为1.0mol/L,请计算Al3+开始沉淀的pH=      

(5)依据上述流程中的相关数据,求该硫铁矿烧渣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本实验各操作中损失的硫酸盐、硫酸及调pH后溶液呈微酸性残留的硫酸忽略不计)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