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后来成为现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 . 经济特区 B . 特别行政区 C . 民族自治区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
2、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珠海 D . 厦门
3、“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  )

A . 毛泽东  朱德 B . 毛泽东  邓小平 C . 邓小平  江泽民 D . 江泽民  胡锦涛
4、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5、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 珠海 B . 汕头 C . 厦门 D . 深圳
6、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执行 B . 发动大跃进   C . 建立经济特区 D . “南方谈话”的发表
7、以下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的内容,根据开放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内地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②③④
8、1978年,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此建议得到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指(   )

A . 建立自由贸易区 B . 设立特别行政区  C . 建立经济特区 D . 设立民族自治区     
9、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

A . 农村 B . 沿海地区 C . 内地 D . 城市
11、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① 沿海开放城市           ② 经济特区

③ 内地                   ④ 沿海经济开发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④—①—②—③
12、一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进行游览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这个团队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不包括的是(    )

A . 汕头 B . 深圳 C . 珠海 D . 厦门
13、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这一巨变得益于( )

A . 改革开放 B . 民族区域自治 C . 一国两制 D . 大跃进运动
14、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福州 D . 厦门
15、一批外国友人要到被称为“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要参观的城市是(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厦门 D . 广州
16、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

A . 建立经济特区 B . 实行“一国两制” C . 建立直辖市 D . 建立特别行政区
17、

请仔细观察图片“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 . 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 . 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 . 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18、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

A . 上海 B . 深圳 C . 珠海 D . 汕头
19、1992年,邓小平同志到南方观察,他所讲的一些话,后来统称为“南方谈话”。这次南巡主要是要解决( )

A .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B .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冲突的问题 C . 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特区的落实问题 D . 农村人口涌入南方城市,出现了千万盲流的问题
20、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综合题(共5小题)

1、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材料二:从那时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洋务自强”虽然失败,但如何理解“洋务自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变法维新”高潮的100多天中,维新派是采取了哪些具体政治举措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共和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那时”是从哪年算起的?“英雄凯歌”能够奏响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A、B图所反映事件间的联系,并说说C图中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4)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党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应当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并为它服务。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

请完成:

(1)材料中的“土地改革”是根据哪一部法律文件进行的?

(2)请根据材料会带这次土地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3)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有什么意义?

3、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材料二   1978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以后,该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材料一中的“伟大觉醒”开始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

(2)二十世纪50年代初,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产量年年攀升,其主要原因(   )

(2)
A .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 B .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4)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在我国的对外开放中,哪里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5)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改革开放之初,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做法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材料二: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一选自2015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佐汪材料中观点的相关的制度名称。该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国企改革之前,我国曾经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什么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确立?

(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90年代,上海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基于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伟大成就,你认为我国经济建设要保持良好持续发展的势头,应该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3.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