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6.2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步检测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
A . “863”计划的实施
B .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D .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2、“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下列哪位人物提出的( )
A . 邓小平
B . 毛泽东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3、有位老作家来到山西的贫困县,见到一群可爱的山区孩子。当他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们时,孩子们瞪大了渴望的眼睛说:“爷爷,我要上学。”瞬间,一种难以言表的心酸涌入他的心田。这种情况的改变应得益于( )
A .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义务教育法》颁布
B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于后代的伟大工程,即( )
A . 希望工程
B . 阳光工程
C . 211工程
D . 985工程
5、教育改革、关注教育成为2014年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那我国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 . 九年义务教育
B . 高等教育
C . 高新科技
D . 希望工程
6、中国人实现奥运会史上金牌零的突破是在( )
A .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
B .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C . 第27届悉尼奥运会
D . 第28届雅典奥运会
7、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零的突破是在( )
A .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
B .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
C . 1996年汉城奥运会上
D .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
8、对“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不能再让孩子受苦
B . 办教育要花很多的钱
C . 既不让孩子受苦,还要办好教育
D .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9、下图是一张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体育的电影剧照——《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从一个人的奥运到2008中国奥运,说明了( )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③旧中国贫穷落后 ④所有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强项 ⑤中国不再是“东亚病夫”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⑤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一战略中,作为奠基工程的是( )
A . 学前教育
B . 九年制义务教育
C . 中等教育
D . 高等教育
11、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努力包括( )
①颁布《义务教育法》推进九年义务教育②成立“希望工程”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12、下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体育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剧照,从一个人的奥运到2008中国奥运,说明了( )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②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大国 ③旧中国贫穷落后 ④所有奥运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中国强项 ⑤中国不再被称为“东亚病夫”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⑤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的领域是( )
A . 教育
B . 海洋高科技
C . 高等教育
D . 电子产业
14、
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总书记给郑哲敏、王小谟两位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见下图)。这说明我国( )
A . 大力实施依法治国
B . 国有企业改革卓有成效
C .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15、教育是一个国家稳固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下面措施中制约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是( )
A . 孔子创办私学
B . 八股取士制度
C . 开办京师大学堂
D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6、1982年1月5日,FOLLOWME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掀起了全民学外语的高潮。这一“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高考制度的恢复
B . 教育事业的发展
C . 对外开放的实行
D . 广电事业的发展
17、九年义务教育是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九年义务教育属( )
A . 学前教育
B . 中等教育
C . 高等教育
D . 基础教育
18、2012年2月14日,国家最高科技奖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总书记给谢家麟、吴良镛两位院士颁发奖励证书(见右图)。这说明我国( )
A . 大力实施依法治国
B . 国有企业改革卓有成效
C .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19、“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 .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 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 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二、综合题(共3小题)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科技成为各国提升国力的主要手段,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请结合所学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就如何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谈一下你的观点和看法。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字数不少于200字。
2、材料一: 201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央视一套隆重播出了电视剧《中国192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材料二: 下面的材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1)材料中“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什么重要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
(2)“抗日烽火”中,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中华民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试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哪次会议的召开揭开了“改革”的序幕?“改革春风”首先从农村吹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了保障“小康蓝图”,我们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结合材料二,请你沿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将材料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3、每年都要举行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即“高考”),这一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开始实行,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沿袭到现在。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指出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