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冠益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年级:九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得到平稳氧气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把固体的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后,缓缓加入试管中
B . 把固体的二氧化锰缓缓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C . 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D . 不加催化剂,直接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2、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50
B . 86
C . 136
D . 222
3、通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元素是有限的,但组成的物质却是无限的
B . 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体,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
C . 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 . 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
A . 单质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原子
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一种是( )
A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 . 汽油挥发
C . 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 向胆矾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6、二百多年前,哪位法国科学家利用天平进行定量实验,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
A .
B .
C .
D .




7、下列实验操作经过纠正仍可导致玻璃仪器破损的是( )
A .
纠正: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B .
纠正:集气瓶底部铺一层西沙
C .
纠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 .
纠正:试管底部离开桌面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为防止药品滴在桌面上,胶头滴管可伸入试管内部滴加液体
B . 用量筒取13.37mL的稀硫酸
C .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D .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9、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 氧气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固体
C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D . 因为氧气与氮气的密度不同,所以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10、能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 观察颜色
B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C . 闻气味
D . 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11、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氧化汞
汞+氧气
B . 锌+硫酸铜→硫酸锌+铜
C . 氢气+氯气
氯化氢
D . 大理石+稀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1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黑烟
D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1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A . 不放出氧气
B . 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 .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 .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1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 , 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氧化物
B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 青蒿素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 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气体及当时的名称,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零的是( )
A . “亚硝蒸气”(NO2)
B . “亚硝空气”(NO)
C . “减缩的亚硝空气”(N2O)
D . “燃素化空气”(N2)
16、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C60
B . 2H
C . 2H2
D . Hg
1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先后,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把导管放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再开始加热
C . 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 . 连接橡胶管和玻璃管时,应先用水润湿玻璃管一端,再慢慢的转入橡胶管中
18、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 大于10mL
B . 小于10mL
C . 等于10mL
D . 无法确定
19、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0、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 .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 . 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 . 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5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②二氧化硫分子: .
③第13号元素形成的离子: .
④氖气: .
(2)请写出下列数字的含义:5O2﹣:“5” ;“2” .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如图甲,甲是 .
(2)氢气、铁、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3)如图乙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4)如图丙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5)如图丁所示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3、根据图中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包含 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不同.
(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1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A”或“B”).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3)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图2所示,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是 杂质;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4)生活中可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可借助 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5、现有A﹣F六种九年级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C都是白色固体;D是常见的气体;E在D中燃烧会火星四射,生成黑色F;B是黑色固体,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变.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
(1)写出A物质的名称 .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① ;②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
1、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②所指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装置的明显不足是 .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收集氧气已满的现象是 .
(4)欲使用装置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5)图G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序号). (3)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 .
四、分析与计算题(共1小题)
1、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对人体有没有害?对此媒体纷纷调查报道,曾引起大家的恐慌.据资料显示:乙烯利(化学式为C2H6ClO3P)是一种植物催熟剂,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释放乙烯(化学式为C2H4),促进水果成熟,是优质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会产生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对人体无害.请列式计算:
(1)乙烯利(C2H6ClO3P)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乙烯利(C2H6ClO3P)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5.6g的乙烯(C2H4)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