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

寡孤独

男有

      

      

      


其弃于地也


2、填空。

①《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②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③《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④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3、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不知其也(味美) B . , 然后能自强也(困惑) C . 讲信睦(修整) D . 女有(女子出嫁)
4、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有嘉 B . 教学相 C . 大道之行也 D . 男有分,女有
5、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2)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不 独 子 其 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食      弗:      
(2)虽有至道      至道:      
(3)教然后知    困:      
(4)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      
(5)学半        学:      
7、下列句中“其”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善者而从之 B . 弗食,不知旨也 C . 此之谓乎 D . 弗学,不知善也
8、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      (朝代)经学家       (作者)编纂的,是       (时期)间       (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二、阅读理解(共3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类比引出“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论述了“      ”的道理。(用原文相关语句填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天下      

②以君臣      

③以贤勇      

④而由此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礼义以为纪。

②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3)“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4)你认为“家天下”与“公天下”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为什么?
3、拓展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天下公  为:      

②谋闭而不  兴:      

制礼义以分之  故:      

养人之欲  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1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