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4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诗歌鉴赏(共22小题)

1、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①劳歌:送别歌。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      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什么?

3、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黄河颂(节选)

光未然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4、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十五从军行

汉无名氏

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象累累。”/兔从狗窦出,雏从梁上飞二/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对《十五从军行》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 )

(1)
A .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 . 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有环境描写。 C . 全诗以时间为顺序记叙。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归家后见到家毁人亡的破败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 . 结句“泪落沽我衣”将全诗的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痛控诉之泪。
(2)试比较本诗与《木兰诗》的异同。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入手。)
6、古诗阅读

点绛唇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 , 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7、古诗阅读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8、古诗阅读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古诗阅读

[明]徐渭

兰亭旧种越王兰 , 碧浪红香天下传。近日野香成秉束 , 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②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      ,“野香”比喻      
(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      
10、阅读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

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鉴赏要点:《五月的鲜花》与《黄河颂》在思想情感上是贯通的,读过这些诗,我们心潮里汹涌澎湃的韵律是一致的。

(1)怎样理解此诗的主题?
(2)你认为哪些句子是全诗的核心句?
(3)你还读过哪些爱国诗篇?试举一例。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 . 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 . 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 . 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
12、古诗赏析

喜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

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

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夜

[南宋]项安世

夜窗疏雨不堪听,

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

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①牸(zì):母牛。②漉:滤

这两首写“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3、古诗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注]①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②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1)诗歌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人们对春去的伤感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14、阅读鉴赏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气概。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1)本诗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长江?
(2)结合《黄河颂》,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你用健美的臂膀 , 挽起高山大海。

②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提示:可从内容主题、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人手。)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鮑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品析颈联之美]仿照右栏的示例,品析诗句。

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憎”一“喜”语极悲愤,暗喻李白遭人陷害,感叹文才出众者命途多舛。

(2)[品析情感之真]

杜甫的这两首诗都是写给远方的李白,诗题中的“忆”和“怀”能否互换?为什么?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甲]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注]①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乙]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曛:昏暗,

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加以分析。

[甲]诗      

[乙]诗      

17、古诗赏析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景定境]

诗歌中的            等暗示时节,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一字着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字用得好,李白将愁绪寄予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2)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

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

日暮蒹葭空水云。

[一景定境]

诗歌中清澈的江水、连绵的山峰等灵动而又含情,使画面更为美妙。

[一字着情]

“日暮蒹葭空水云”中,      

18、古诗赏析

秋下荆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①,自爱名山入剡中。

[注]①鲈鱼脍(kuài):西晋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时,见秋风起,想到家乡鲈鱼鲶的美味,辞官回乡。

本诗和下列哪首诗歌都运用了卒章显志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①洛城:洛阳,诗人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探究字的妙处
诗中“      ”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      ”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在“又逐春风到洛城”一句中,“逐”字运用得高妙,试简要分析。
2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甲月似弓。

[注]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②瑟瑟:深碧色。③怜:爱。④真珠:珍珠。

(1)咬文嚼字
诗中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的字是“      ”。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宋]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做简要赏析。
(2)“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22、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越中览古》。

[示例]

陇西行(其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实景赏析]前三句写现实之景,激战之后将士全部丧生,征人们变成了无定河边的枯骨,构成了一个凄凉悲惨的战后世界。

[虚景赏析]第四句写梦中之境,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游览越中时。②勾践破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此后他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73年灭吴。③锦衣:华丽的衣服。

(1)[虛景赏析]
(2)[实景赏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4 诗歌鉴赏(古代、现代诗歌)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