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8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ú)       阻(sè)        恢(hóng) B . (zhì)罚      臧(fǒu)       咨(zōu) C . (nú)钝       (bì)补        斟(zhuó) D . (sù)夜       菲(bó)        (quē)漏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 .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C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 .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②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④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不 , 则治臣之罪      

②感激:由是感激                        臣不胜受恩感激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 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 . 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 . 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6、名句填空。
(1)      ,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陛下亦宜自谋,      ,察纳雅言。
(3)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诚宜开张圣听,            
(5)《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6)《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斟酌损/精求精    日而待/不其数 B . 不求闻/知书理    由感激/实事求 C . 夙夜叹/心如焚    庶驽钝/尽心 D . 察纳言/温文尔    存亡之/春夏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二、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斟酌      

③咨善道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徒有先生也 B . 旧都              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 C . 以彰咎              望旗靡 D . 以伤先帝明          欲报于陛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 . 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 . 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先帝称之日        吾用之 B . 此其所以我擒也    公输盘我为云梯 C . 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D . 所降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 . 【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 .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 . 【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综合表达(共3小题)

1、请你就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南人永不复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点评。

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八十七至九十回的内容是:建兴三年(225),为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诸葛亮以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赵云、魏延为大将,率蜀兵五十万,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征犯境侵掠的蛮王孟获。经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匍匐帐下,肉袒谢罪,称永不复反。诸葛亮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令其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

2、诸葛亮,作为一个近乎神话的人物,足智多谋,为了国家尽心竭力,最终劳累而终。在他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天才。那么你眼中的诸葛亮先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写一写。180字左右。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在诗中对诸葛亮的赞誉。结合课文,说说诸葛亮身上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出师表》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