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诗词五首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下列关于《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朝词人范仲淹在这首词中融梦幻与真实、历史与现实为一体,构成了气度恢弘、格调雄奇的意境。 B . “九万里……”一句借用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既展示了词人的理想与抱负,传达出与命运抗争的心愿,又表现了词人对人间秩序的不满。 C . 在这首词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众的天帝形象,这是在词人幻想的境界中。 D . 这首词大半以人神对话组成,同时结尾“三山”与起句“云涛”暗接,“蓬舟”与“千帆”相应,“我报”与“问我”结合,章法缜密。
3、下列诗句朗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4、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是谁呢?) B . 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 . 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5、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玉龙xié 塞上燕zhǐ B . 车马xuān 相与huán C . 润如sū 一帆xuán D . 人在天胜烟柳jué
6、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意:相见的时候十分痛苦,离别的时候更加痛苦,风轻轻吹抚,百花已经凋零。 B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仙山离这儿本不太远,青鸟啊,你何不多多地飞来探望呢。 C .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D .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7、选出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
(1)今日听君歌一曲(    ) (1)
A . 唱一首歌 B . 谱一首曲子 C . 吟诵一首诗
(2)自磨洗认前朝(    ) (2)
A . 将要 B . 拿起 C . 将来
(3)何事长向别时圆?(    ) (3)
A . 为什么 B . 什么事 C . 怎么能
(4)干戈寥落四周星(    ) (4)
A . 周围的星星 B . 四颗星星 C . 四年

二、默写(共1小题)

1、填空。
(1)陶渊明,      著名的田园诗人,号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杜甫,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他的诗被称为“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      ”之称,著有《昌谷集》。杜牧,字牧之,号      ,唐代诗人。李清照,号      ,宋代      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饮酒》(其五)中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            。《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是:            。《雁门太守行》中用了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            。《赤壁》中作者用形象思维,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            。《渔家傲》中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感情的句子是:            

三、翻译(共1小题)

1、把下列诗句译成白话文。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四、问答题(共1小题)

1、怀古咏史诗往往是诗人以怀古咏史为契机,抒发自己久已郁结的情怀。杜牧的这首《赤壁》也不例外。试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暗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感叹?

五、诗歌鉴赏(共20小题)

1、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      ;感觉:      ;气势: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词语积累:

摧:      。甲光:      。甲,指      

金鳞开:      。金: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临:      。霜重鼓寒:      

声不起:      。玉龙:      。君:      

(2)本诗选自      ,作者      (790~816),      著名诗人,史称为“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与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      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      ,借日光显示      

颔联从听觉和      两方面渲染      

颈联写      的场面。

尾联引用      写出将士      

(4)后四句写唐军将士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临易水”既表明      ,又暗示      。接着描写      :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      ,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      ,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                  ,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6)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      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画一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写的是      ,其实是      的折射。
(2)简析“接”“连”“转”“舞”四个动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这首词的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6、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 . 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指各种杂草。 C . 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 . 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劳作为了获得好的收成。
(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中,有误的一项是(    ) (2)
A .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后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 . “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十分自然恬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 . 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 . 以“衣沾”代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3)填空。

    将《饮酒》与《归园田居》比较可知,前者说明      的道理,表现归隐之后悠闲恬静的欢快心情;后者写      的乐趣和      的心情。

(4)本诗中“            ”两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怀。
7、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怀着建功立业的大志,曾几次出仕做官,但动乱的社会,黑暗的现实使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他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终于在他41岁时毅然辞去彭泽县令,过起了躬耕田园的隐居生活。这期间,诗人创作了《归园田居》五首,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三首。读后请回答诗后的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给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草豆苗稀      

A.chéng

B.shèng

②晨理荒秽      

A.xīng

B.xìng

(2)选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的诗句是:                                    
(2)“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的?
(4)诗中哪个词能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中的心情?
9、阅读陶渊明《饮酒》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陶渊明,又名       , 生活在      朝代。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       , 抒发他热爱田园风光、安贫乐道、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清高自赏与消极遁世的因素。
(2)你能体会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吗?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解释下列词语。

①黑云:      

②金鳞开:      

③临易水:      

④声不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A . 诗的开头,作者用“黑云压城城欲摧”七个字表现了敌人重兵压境、军情危急的情景;接着,以“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表现出敌人众多和耀武扬威的嚣张气焰。 B . 三,四句,诗人以浓重的色彩,激昂的声调点出了战斗的时间和地点,逼真地再现了鏖战的紧张场面。 C . 五,六句写边塞地区天气奇寒、将士无法出兵作战的悲壮场景。 D . 最后两句描写出了不畏强敌、英勇血战的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11、阅读下边古诗,然后答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出了当时什么样的形势?
(2)诗句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哪些?写出来,体会一下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的精妙之处。
12、阅读下面诗文,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原文横线填上所缺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全诗由      字统领全篇,全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      
(3)诗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找出诗中与“国”相同意思的一个词。
(5)诗的前四句主要写      ,有什么作用?      
(6)“感时花溅泪”的“时”是什么意思?
(7)找出诗中运用互文修辞的句子,并进行翻译。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阅读理解。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是一首      (体裁),写于      之后,表现了作者      的情况。
(2)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诗的尾联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对于这个艺术形象,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写出诗中对仗的诗句,这与本诗的体裁有什么关系?
15、读杜甫《春望》后完成后面练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根据该诗填空。

①首联两句描写了城池      之景。

②颈联两句抒写了诗人      之情。

(2)与“烽火连三月”一句中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孤帆一片日边来 B . 白发三千丈 C . 感时花溅泪 D . 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
A .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连花鸟都恨别惊心,为离愁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B . “感时”“恨别”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忧困思家之情具体可感。 C . 表现了诗人为花鸟的不幸遭遇而万分悲痛、忧伤的心情。 D . 以乐景写哀,花鸟本是写春之物,诗人却对花落泪,见鸟惊心,足以体现诗人内心的忧烦与苦痛。
1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2o):指蝉。③陂(b5i):池塘。④持: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17、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答题。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1)这首诗在结构、顺序上与一般的绝句不同,它是先      ,后      
(2)诗中描写了六月西湖在      这个特定时间里满湖之荷红叶碧辉映的奇异之景
18、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2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请分析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2)近代梁启超评此词:“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从场景角度赏析其豪放的艺术风格。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专题练习:诗词五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