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7小题)

1、下面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 便舍船shè屋舍俨然shě B . 为外人道wèi捕鱼为业wéi C . 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 . 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对下面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遂与外人间(隔断,隔绝) B . 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 . 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 . 不足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忘路远近  B . 渔人甚异 C . 具答        D . , 欣然规往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便船          屋俨然 B . 向所志        病终 C . 屋舍俨         并怡自乐 D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之 异:      
(2)复行  前:      
(3)欲其林  穷:      
(4)处处之  志:      
7、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该诗人名      ,字      ,世称      ,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称谓,如:      ——不满周岁;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始龀——泛指七八岁;黄口——幼儿,十岁以下;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十五岁左右;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男子二十岁;      ——三十岁;      ——四十岁;知命、半百、知非——      岁;花甲、耳顺——      岁;古稀——      岁;杖朝——八十岁;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期颐(jī yí)——      岁。

二、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4-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江宁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仿佛若有光           

如外人           

③其丈夫担粪灌园           

④自不如远甚也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 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问 D .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画一处)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 , 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kuàng,絮衣服的新丝绵)、麻粜(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 , 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注释】①陶冶:开心的样子。②殊:特别,很。③计口授地:按人口分土地。④或:如果。

(1)写出下列各句中的“此”所指代的内容。

公欲来    指代      

②老人肯相引至  指代      

殊不缺也    指代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英缤纷        居民之大聚 B . , 寻病终    子 C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 D . 处志之       故可同
(3)补充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      与老人同出。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②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5)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
A .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 . 《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进入山之大穴。 C . 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 . 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他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来了。

三、综合表达(共2小题)

1、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2、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歌颂,从不曾停下脚步。东晋著名诗人      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桃花源记》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把“忠义”寄寓在章回体小说《      》中;而曹雪芹在《红楼梦》更是刻画了一个想以学诗来寻找精神上美好寄托的      (人名)。

(2)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种精神的代表。读名著,能够让我们从名著中汲取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增强战胜生活和学习的困难的决心,构建正确的人生观。请从下面的名著中选择一个结合谈谈你的收获。

A.《简·爱》 B.《水浒传》 C.《骆驼祥子》

3、仿照《桃花源记》对桃林的描绘,写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150字左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