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此(客人)                毳衣炉火(裹着、围着) B . 上下白(全)              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 一小舟(撑)            强饮三大白(大杯酒) D . 湖中人鸟声绝(全,都)    下船(等到)
2、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是日(gèng)定矣,余(ná)一小舟,拥(cuì)衣炉火 B . (sōng)沆砀(kàng dàng) C . 惟长(t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jiè) D . 有两人铺(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fèi)
4、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
A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 .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住西湖 B . 余强饮三大而别 C . 非丝非 D . 一童子烧炉正沸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划线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示例:湖中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①湖中人鸟声      

②一童子烧酒,炉正      

③舟中人两三粒而      

长堤一痕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      

一小舟      

往湖心亭看雪      

毳衣炉火      

⑤雾凇沆砀      

3、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      。 

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是金陵人,      

下船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晚上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5)作者写西湖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2、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②是金陵人,      

③辄复不      

④鲁直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      ”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客:      

复不遂   辄:                           

④鲁直所   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自序)

[注]甲午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丁酉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 乃 急 急 走 避 谓 余 为 西 湖 而 来 今 所 见 若 此 反 不 若 保 我梦 中 之 西 湖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3)
A . “雾凇沆砀”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汽一片弥漫的情景。 B . “一芥”“两三粒”是虚写,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 . 张岱梦中的西湖与他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D . “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的惊喜,也暗示了张岱夜遇知己的高兴。
(4)赏析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作用。

水,上下一白。

(5)有人评价张岱的作品是“痴人说梦”,结合阅读材料,说说你对他的“痴”和“梦”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拥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节选)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一小舟              ②衣炉火      

③才一              ④下一语描写不得      

(2)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