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5小题)

1、对句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句意: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的。 B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句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一边走着一边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小,来往不断绝,这是滁州的人在出游。 C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也。句意: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D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句意:醉了能享受饮酒的乐趣,醒了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啊。
2、下列划线词有误的一项是(    )
A . 便还家(邀请)     来问讯(都,全) B . 增其旧(规模)     朝夕阳(日光) C . 春和明(景色)     佳木而繁阴(茂盛) D . 山肴野(蔬菜)     落缤纷(花)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chú)    岩(xué)     琅(lángyá) B . (fēi)    明(mèi)     山(yáo) C . (sù)     者胜(yì)    阴(yì) D . 然(yì)     酒(liè)     饮少醉(zhé)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蔚然深秀 B . 溪深鱼肥 C . 泉香酒洌 D . 不知人之乐
5、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判断句) B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倒装句) C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判断句) D . 至于负者歌于途(倒装句)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自号      ,晚年又号      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②云归而岩穴      

③野发而幽香      

④临溪而      

⑤杂然而前      

颓然乎其间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①山行六七里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      

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④杂然而前陈者      

三、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横无际涯         际涯:      

②朝夕阴         晖:      

③日出而林开     霏:      

④佳木而繁阴     秀: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列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予观夫/巴陵胜状 B . 前人/之述备矣 C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D . 朝/而往,暮/而归
(4)请从【甲】【乙】两段选文中各找出一个成语或常用的四字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甲】      ;【乙】      

(5)【甲】文写登楼所见,【乙】文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 ,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之者谁      

②得之心而之酒也      

筹交错      

④树林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4)本文中欧阳修的“乐”和《岳阳楼记》中“后天下之乐”的“乐”,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己卯上元,余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之。步城西,入僧含,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合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 , 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②过:苏过,苏轼的小儿子。③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韩愈《赠候喜》诗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浅水处)”,韩愈作此诗时,仕途不甚得意,借钓鱼寄寓对人事的感慨。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醒能以文者      

②太守      

③予欣然      

自笑也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②放杖而笑,就为得失?

(3)【乙】文苏轼“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欧阳修的思想境界有何共同之处?请联系【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

(节选自宋濂《游琅琊山记》)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望之而蔚然深秀者     蔚然:      

②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临:      

③饮少醉             辄:      

④复西行约三里       许:      

⑤可毛发             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泉水,都从            两个方面描摹,而(乙)文还写到了泉水      的特点。
(4)依据(甲)(乙)两文,说说琅琊山闻名天下的原因。
5、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执策而 B . 醉翁之不在酒/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 若夫日出而林霏/ 连月不 D . 游人而禽鸟乐也/ 国怀乡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题目“醉翁亭记”中的“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