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句子默写(共1小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2小题)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是仲春时节的先声。此时,以春雷为号角,唤醒hān睡已久的芸芸众生。草木萌发,寒凝潇瑟的大地,重新披上艳绿的新装,和风挑动勤劳的人们——此时,中国大地上到处都是返青栽秧,耕田犁地的景象。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尽管汗流浃背,泥染衣襟,却满怀欣慰。
hān( )睡 衣襟( )
阅读经典丰富了我的文化常识,读《陋室铭》,我了解到“ A ”是音乐的别称;读《湖心亭看雪》,我了解到相公是对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读《送东阳马生序》,我了解到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称为“ B ”……经典文学作品,无不是文化的精粹和文明的积淀。
小包:这是我拟写的“阅读·分享”,我想考考你,文中A、B两处应当分别填入什么?
你:A处填入 ,B处填入 。
小包:以书会友,乐趣无穷!
你:我觉得把“经典文学作品,无不是文化的精粹和文明的积淀”这句话改成反问句可以增强语气,更能凸显阅读经典的有益之处。
小包:嗯,是的!请你帮我修改一下。
你:
三、语言表达(共1小题)
尊敬的汪校长: 我校“心阅社”在全市中小学经典名著阅读素养大赛中传来胜利的捷报,拟定于3月29日下午两点在学术报告厅举行表彰大会,恭候您的莅临。 校团委 2021年3月23日 |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②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四、填空题(共1小题)
小合:读完埃德加·斯诺的《 》,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了这样的阅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感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小包:读过《朝花夕拾》,我深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求学之路,是他在思考人生之路,也是他树立人生理想之路,更是他弃医从文, 之路;
小望:《水浒传》第一百十九回“ (法名)浙江坐化”,超脱世俗,终成善果,启示世人:做人要真善,做真正的自己。
五、名著阅读(共1小题)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遗失在草丛里的弹珠
包利民
一直一直记得那件事。
十二岁的我兴冲冲地走向村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玻璃弹珠。去镇上姑姑家,表弟送给我十几颗玻璃球,其中有一颗特别漂亮,里面不是那种普通的带颜色的花瓣,而是五颜六色不规则的形状,在阳光下五彩缤纷。很是爱不释手,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拿着它,生怕放在家里丢了。
村外有一个大土坡,坡很陡,坡顶是一片小树林,下面是茂盛的草地,不远处是那条唱着歌的小河。这里是我的乐园,不和伙伴们一起的时候,我就经常来这儿,寻找着一些只属于一个人的乐趣。我摆弄着那颗玻璃球,表面极为光滑,没有一点儿破损,因为和伙伴们玩弹珠的时候,我从不舍得用它。我一会儿把它举在阳光下,看那五彩的光团落在胳膊上,落在草叶上,落在地上;一会儿又轻轻抛起再接住,或者把它紧贴在眼睛上,透过它去看变了形的世界。
不知是在哪一次,忽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这个我极其喜欢的玻璃球,如果丢了,再找回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于是,我就闭上眼睛,背对着土坡,把心爱的玻璃球向后扔出去。听见轻微落地的声音,我立刻睁眼转身,在那一小片草地里寻找。心里有着一种慌张和急切,当终于看到它的身影,心里升腾着巨大的喜悦,那种失而复得的感受,真是太难忘太让我留恋了。于是,每一次去那里,我都要做这个游戏,一次比一次抛得远,每一次的寻找,都充满着希望和幸福。
这一次,我依然是在把玩了很久之后,像以往一样向身后用力一抛。我在草丛里仔细地翻找,心里并没有第一次时那种紧张感,也许是因为每一次都能找到。结果,这一片草地被我找遍了,依然不见踪影。便有些急了,( )又搜寻了一遍,还是没有。我就慌了起来,( )在更远的地方找,可是玻璃球却像是平空消失了。我停了下来,定了定心神,来到刚才站着的位置,拿了一个小土块儿,用了相同力气抛,看看大概落在什么位置。然后我就重点在那个范围内寻找,只是一直到了天快黑了,还是没找到。终于,我迈着沉重的脚步( )走回家,心里满满的后悔。
有时候,一些遗失并不是因为无心,而是有意,并不是因为不热爱了,而是太过于热爱。在成长过后的许多许多岁月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丢失的,也终于明白,不可能一直那么幸运下去,不可能一直体会失而复得的快感。随着时光的苍老,也渐渐地懂得,那种游戏般的故意的失去和得到,并不是真正的快乐,无意中丢失的,在某一天忽然又找回,才是最大的幸福。
就如梦想一般,起初的时候,是那样地热爱,那样地痴心,走着走着,在一些岔路口,我们便故意选择了别的方向。其实并不是什么迫不得已,也并不是因为梦想不再有吸引力,而是会觉得另一条路更好走。我们总是选择容易走的那条路,而不是选择想走的那条路。我们故意丢了梦想,并不像我童年的游戏般,想着再次找回。可是,当在所选择的那条路上走累了,有时会怀念,甚至会回过头来重新去寻找遗失在路口的梦想。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终于有一天,回到曾经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梦想。
离乡二十年后的一个夏天,回到故乡的村庄去办事,在那个酷似从前的午后,我一个人走向村外,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没有改变。经历了人生的许多宠辱之后,回想童年时的得失,才觉得那竟是生命中最大的眷恋。
我蹲下来,像当年那个惶急的小小少年般,在每一丛草之间寻找。真的就和预料的一样,我竟然找到了!仿佛是冥冥中的一种指引,我在草地边缘轻轻挖了几下,圆圆的玻璃球就宿命一般出现在我的眼前。二十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年的风尘漫漶,并没有让它化土成尘。我在小河里洗净了它,它依然毫无破损,依然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这一刻,真正的失而复得……我终于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
把这颗二十年前的玻璃球捧在掌心,带着岁月的沉重,也带着最初梦想的莹然,心上的尘埃飞尽,眼泪淌下来,像身畔这条清清的河。
(选文有删改)
情节 |
心情 |
攥着玻璃球去镇上姑姑家 |
|
|
喜悦 |
反复寻找玻璃球依然不见踪影 |
|
|
惊喜 |
①十二岁的我兴冲冲地走向村外,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玻璃弹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②我终于知道了?我终于知道了!(从标点符号的角度)
(链接材料)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节选自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
(材料一)
(材料二)
徽州区坚持走“绿色+特色”减贫之路,把培育优质产业作为提升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打好政策“组合拳”,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坚持“长期短期结合、山上山下互补、集体个体共赢”模式,引导12个贫困村整合各类资金,发展茶叶、油茶、香榧、中蜂、皖南花猪、泉水鱼等特色产业,并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产业到村覆盖率100%,其中5个贫困村成为区“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贫困村均建成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区(基地),并被认定为徽州区农业特色产业达标村,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来源:《黄山日报》,200年08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三)
走“绿色”路,打“生态”牌,普洱市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生态经济、改善生态民生,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茶咖、肉牛、生物药、林产业、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成为老百姓增收脱贫源泉。澜沧有机三七、景东核桃、墨江紫米、江城坚果、孟连牛油果、西盟蜂蜜等脱贫产品打响品牌,全市165万亩生态茶园、80万亩咖啡、38万亩特色生物药材,以及超过520万亩的林下经济产业,成为惠及广大农村的致富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
(来源:云南网,2021年02月26日)
(材料四)
旌旗引征途,实干见精神。1000万以上——这是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我国年均减贫人口的数字。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一批批党员干部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全力以赴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掀心事,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人民以不屈意志、实干苦干,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感动山河;千年梦圆,就在今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全国一盘棋、没有局外人,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激发出乘风破浪、阔步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03月02日)
七、对比阅读(共1小题)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访戴天山①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吹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②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③ , 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①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②树深:树丛深处。③青霭:青色的云气。
①初极狭
②屋舍俨然
③土地平旷
④愁倚两三松
①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八、作文(共1小题)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莫泊桑《一生》)
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看,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读了以上材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和要求](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