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句子默写(共1小题)
二、对比阅读(共1小题)
材料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材料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材料三
文天祥,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①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②。万里素奇天祥志节 , 语及国事,愀然③曰:“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④。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尽以家赀⑤为军费。……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对策:古时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江万里:南宋末年爱国丞相。③愀(qiǎo)然:神色改变的样子,这里指神情严肃。④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⑤赀:通“资”,钱财,财物。
①材料一《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 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②材料二选自《 》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出自这本书的作品还有《 》。
①年二十举进士( ) ②尽以家赀为军费( )
①根据文意,材料二中画线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 )组关联词来表示。
(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A.不仅……而且 B.如果……那么
C.虽然……但是 D.与其……不如
②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最后两句印证了材料二“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
B.材料二以鱼和熊掌分别比喻生和义,把“舍生取义”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C.材料三中文天祥“捧诏涕泣”,是为“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危急国势而忧心。
D.材料一中的“辛苦遭逢”,指材料三中文天祥先后在湖南和赣州为官的经历。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艳丽夺目的郁金香
祁云枝
①站在植物园里的郁金香前,大仲马的名言会飘然而至:“艳丽得叫人睁不开眼睛,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②郁金香如此美艳,花朵有香味吗?没有。
③俯身闻郁金香艳丽夺目的花朵,的确乏香可陈。别遗憾,这正是植物的高明之处,它们大都是哲学家,一直在践行“香花不艳,艳花不香”的原则。植物同时又是能量专家,懂得如何用最小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收益。
④对植物来说,花朵的色彩和香味只是引诱昆虫传粉的手段,而昆虫对于花朵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只认颜色,有的仅认花香。植物只要满足其中的一种诉求,能够吸引访客的注意力,让其乐颠颠地帮自己传递花粉,花朵的“广告”使命也便画上了句号,它们才不会无谓地浪费一丝一毫的能量。
⑤细心的观赏者或许还会发现,一早一晚和中午花朵的形态有很大不同。早晚绽放的郁金香花朵,看起来像一个个雅致的高脚酒杯,上小下大。中午再去看它,花朵的“杯口”已四散张开,外观更像是一个个饭碗。
⑥(甲)郁金香会随着气温与光线的改变,主动调整花柄基部细胞的膨压,以牵引花朵完成闭合运动。
(乙)还有人做过实验,将花瓣尚未完全伸展的都金香置于恒温条件下,实验显示:给其光照时,花瓣绽开;若使其一直处于黑暗里,花瓣则始终闭合。
(丙)通过观测即可发现,郁金香在气温升高时,选择绽开花瓣,反之,逐渐闭合花瓣。
(丁)郁金香正是通过花瓣的闭合运动,来减少花朵内部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这是一种保全能量的方式。
⑦说起来,中国还是郁金香的故乡。在我国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的高山地带,就分布着矮小乖巧的郁金香原种。全球郁全香的原种大约有150种。《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14种野生郁金香,其中11种产于新疆。经过人工培育,如今全球郁金香的品种已过万,且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⑧在对郁金香的疯狂迷恋和广泛种植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与荷兰相提并论。16世纪,在郁金香传入荷兰后不久,珍品郁金香甚至可以与珍珠、钻石、黄金媲美。
⑨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个博物馆里,至今珍藏着一块石碑,它本是该市一幢房子的奠基石。碑文上记载:1634年,这幢房子与另一幢建筑物是用3枚郁金香鳞茎换来的。还有一个文献记载颇为有趣,说一枚名为“亲王”的郁金香种球,可以交换24担小麦、10头肥牛、8头肥猪、12只羊、2桶葡萄酒、4桶啤酒、2桶食油、66千克奶油、1捆连衣裙和1个银杯。这枚种球简直价值千金。
⑩当然,这股疯狂投机的歪风很快被荷兰政府控制住,但荷兰人对郁金香的热情并未因此冷却。如今,荷兰每年大约培育90亿枚鲜花种球。其中仅郁金香种球,就有30亿枚之多,如果把它们排列起来,能绕赤道7圈。每年春季,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向荷兰,在郁金香汇成的花海里尽情畅游。
(有删改)
①正确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②理由是:
飞行员的抉择
(美)亨特·米勒
①冒险在大海上降落是对的吗?布莱第瞥了一眼他同伴的忧虑的脸,然后想,他又要拿其他成员的命冒险了,就像以往一样(A)。前面,白色的浪头不停地翻涌。一里外,另一阵暴风雨正在云端伺机而动。
②一小时前,他们到达出事地点,从两百尺高的空中往下望,海洋向每个方向平坦地延伸过去。他们搜巡第一个方向花了十分钟,在救援机上的每个人都紧张地望着浩瀚的灰色海面,想找到一艘十尺长的黄色救生艇。
③布莱第靠向椅背,然后拉一拉他的飞行夹克。他往下看海面,强风激起了泡沫,他觉得很冷。当飞机倾斜飞行要向最后一个方向搜巡时,他往前看了一眼。一束红色的光射向灰色的天空,然后消失了。
④布莱第向下飞到五十尺的地方,感觉到下面凶猛的浪正往上拍打着。有个男人坐在艇上虚弱地向盘旋的飞机挥手,另一个男人脸向下躺着,动也不动。布莱第本来准备下令丢下补给品和另一个救生艇,却突然停了下来,补给品和救生艇作用不大。布莱第再飞低了些,到十五尺的地方,海浪拍打着飞机的外壳,他感觉到其他人员都在等他下令。
⑤只剩下他的决定,他的责任了。
⑥任何活着的人都不会怪他丢下补给品然后飞回基地,他只需要报告救生艇的位置就可以了。二十四小时内一定会有一艘船经过这里,然后把他们救起来。有五个人在这个救援小组里,他有什么权利拿他们的生命冒险,在大海上降落?布莱第觉得他的皮肤拉得很紧,寒气甚至透进了他的飞行夹克里。要在下面的怒涛中将飞机安全降落似乎太离谱了。多了两个人的重量后要重新起飞,在这种天气下……他又看了救生艇一眼。在下面的男人不确定地挥了挥手(B)。
⑦就在这时,一股浪涌进艇里,那个男人赶快放下他的手扶住救生艇。然后,布莱第知道他要怎么做了,其实他一直都知道的,只是不敢承认罢了。两个男人在汪洋大海中坐在一艘救生艇里,他们根本不可能敌得过暴风雨。他必须帮助他们——毫无选择的。
⑧当他作手势下令要降落时,海水溅到他身上——冰冷的。飞机降落到海面上时引起一阵颠簸。泰勒松开他的安全带爬到舱尾去。一股浪扫过驾驶舱,飞机又晃了几下。通讯员和两个技师连脚都伸到水里了(C)。另一阵大浪又冲上机舱,引擎也开始不稳地摇晃。
⑨舱尾幸好一切正常,但水还是愈来愈多。一条绳子被泰勒丢到救生艇上。
⑩泰勒把第二个男人也拉上机,然后关上舱门。
⑪“人都上来了吗?”布莱第问。
⑫“是的,长官!”
⑬“我们走吧!”
⑭布莱第发现他们还在水面上,飞机只穿过一道浪。然后,另一股大浪打上机身,救援机就动也不动了。
⑮滚滚大浪正势不可挡地冲过来,布莱第感到一股恐怖的寒意。几乎是直觉反应,他滑动机身直到它跟大浪平行。当飞机开始有了速度,骑在浪上,局面才算控制下来。机首又抬得更高一些,直到布莱第把机身稳下,并开始缓慢地爬向安全高度。
⑯在三百尺高的地方,布莱第往椅背一靠,才意识到他的腿很痛(D) , 还有他的夹克都湿透了。他发着抖强迫自己不要去想脚下那冰冷的水,还有刚才他们差点被淹死的画面。虚弱的他走出驾驶舱。等他检查完生还者后,工作才算完成——
⑰机尾,生还者中的一人正躺在铺位上,盖着一条毛毯。另一个人则拿起一杯咖啡凑到颤抖的嘴边。
(有删改)

四、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学习直播,带来的是什么
学习直播已成为“Z世代”学生(生于1995年-2009年)最受欢迎的直播类型之一。
主播大多不露脸,而是将镜头对准书桌,向观众展示学习的全过程。也有一些主播会主动设计直播页面和书桌,并播放白噪音等较为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他们期待观众能在直播间感受到更舒适的氛围,进而一起参与学习。
对于很多人来说,学习直播相当于一个线上图书馆、自习室。聚集在同一个直播间的人,奔着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激励而又互不干扰。“我看到有人跟我一起努力,不对,是比我努力得多,我心里也有了干劲。”一位网友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了一项调查。下面是其中一组统计数据:
西西和小斐阅读以上材料后,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请根据提示,在下列对话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西西:学习直播很有创意啊! 这个特点,太吸引我了!
小斐:你再看看上面的统计数据吧。我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你觉得呢?
西西:嗯,这个新生事物的确有两面性。不过,我好想尝试一下做学习直播。反正,除了 (A.网络B.学习用品C.白噪音 D.直播工具)可有可无之外,其他三项必备条件我都具备了。
小斐:那么你打算在直播间学什么呢?
西西:我想和小伙伴一起读中外名著,比如《儒林外史》和《 》。
小斐:哈哈,不错不错!我帮你的直播间想一个名字,叫作“ ”如何?
西西:就这么定了!我邀请你每天都进来跟我一起读书,你能多给我留言、发弹幕吗?
小斐:这个恐怕不合适吧。西西,你别不高兴啊,我看到这则材料提到 ,所以……
西西:你说的有道理,对我也是一个有益的提醒,我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