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兴儒学,问津书院贯古今;_________

    武汉市新洲区问津书院原名孔庙,因孔子周游列国,路过此地问津而得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2010年,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大规模修缮,力图恢复历史原貌,弘扬儒家文化。自2004年开始我国又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如今已在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三百多家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孔子学院成为各国人民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学院的设立增进了各国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A . 育人才,儒家文化传海外 B . 促交流,孔子学院遍四海 C . 设学院,传播文化促交流 D . 建平台,儒学享誉国内外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语(lún)    不亦乎(yuè)    不(yùn)    者(shì) B . (wáng)     志(dŭ)         (dài)      (yān) C . (dān)      之者(hǎo)      曲(gōng) (huò) D . (xĭng)   不习乎(zhuàn)  (yú)        (jŭ)
3、对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B . 人不知而不(生气,恼怒) C . 思而不学则(疑惑) D . 不习乎(传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与朋友交而不 B . 而知新 C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 饭疏食,饮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 仁在/其中矣 D . 匹夫不/可夺志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虛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图片_x0020_100001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 图片_x0020_100002 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图片_x0020_100003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阅读《〈论语〉十则》,说说下面的话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A学习方法    B.学习态度    C.思想修养

①学而时习之。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温故而知新。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学而不厌。      

⑦诲人不倦。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②而:人不知不愠            而温故知新      

③知:人不而不愠            之者不如好之者      

④乐:不亦                好之者不如之者      

3、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③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      

④温故而知              新:      

⑤学而不思则 , 思而不学则    罔:          殆:      

⑥逝者如夫,不昼夜          斯:          舍:      

⑦曲而枕之     肱:      

⑧博学而志     笃:      

三、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

1、文言文阅读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乎        说:      ②人不知而不    愠:      

不习乎        传:      ④必有我师      焉:      

⑤博学而志      笃: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3)
A . 人不知∕而不愠 B . 传∕不习乎 C . 可以为∕师矣 D . 择其善者∕而从之
(4)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饭疏食饮  水:热水 B . 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 . 不亦乎    说:通“悦”,高兴 D . 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A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 . 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 . “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 . 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4)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吾日三吾身(      

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