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林集中学七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年级:七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开学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合理膳食是指(  )


A . 满足人们对饮食色香味需要的膳食 B . 依据个人嗜好的膳食 C . 比例适中又含有各种人们所需营养物质的膳食 D . 能供应高能量的膳食
2、菜农在种植马铃薯时施农家肥料的主要目的是为它的生长提供(  )

A . B . 无机盐  C . 有机物 D . 以上都是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终把生物部分的有机物还原成自然环境中无机物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不能确定
4、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下列哪项研究不属于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

A . 试管婴儿 B . 太空育种 C . 人类基因组计划 D . 气候变暖
5、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  )

A . 缺水 B . 光照强 C . 土壤贫瘠 D . 温度高
6、1917年,英国医生发现用鱼肝油可治愈佝偻病,鱼肝油中含有治疗佝偻病的(  )

A . 氨基酸 B . 脂肪酸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7、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的树叶纷纷飘落,而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一现象表明(  )

A . 松树和法国梧桐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适应寒冷的环境 B . 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 . 松树和法国梧桐进行着互助与斗争 D . 只有松树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选择了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则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多少倍(  )

A . 50 B . 100 C . 200 D . 400
9、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换用高倍镜后,若图象不清晰应调节(  )

A . 转换器 B . 遮光器 C . 细准焦螺旋 D . 粗准焦螺旋
10、要将如图所示显微镜下的视野“甲”变为视野“乙”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B . 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 C .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D . 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11、设计探究实验时,关于对照组的实验要求一般是(  )

A . 为了简化实验,提高效率,可以不要设置 B . 与实验组所有的条件都一样 C . 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多设置几组无关变量 D . 一般只有一个变量与实验组不同
12、某菜农为提高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像大棚里是加气肥,你认为气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氮气 D . 甲烷
13、如图表示人体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当处于图B状态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胸廓容积增大,吸气 B . 胸廓容积增大,呼气 C . 胸廓容积缩小,吸气 D . 胸廓容积缩小,呼气
14、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

A . 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B . 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 . 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 . 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15、在“藻类→草食鱼→肉食鱼→鲨鱼”食物链中,如果水质被有毒物质汞污染,那么体内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 . 藻类 B . 草食鱼 C . 肉食鱼 D . 鲨鱼
16、动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其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 产生二氧化碳,并消耗氧 C .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D . 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17、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

A . 根、茎、叶 B . 茎和叶的绿色部分 C . 花、果实、种 D . 所有生活的部位
18、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萝卜、梨等很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不如刚买回来的时候好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 .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B .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C . 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 . 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19、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记录,对该实验设计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碘液的现象

淀粉糊、清水

37℃

10min

变蓝

淀粉糊、唾液

5℃

10min

变蓝

淀粉糊、唾液

60℃

10min

变蓝

淀粉糊、唾液

37℃

10min

不变蓝

A . ①②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B . ①④号试管组成对照实验 C . ③号试管变蓝是由于淀粉被消化了 D . ④号试管不变蓝是由于淀粉没有被消化
20、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 .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二、判断题(共10小题)

1、“生物圈Ⅱ号”实验的进行,说明人类可以建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

A . 正确 B . 错误
2、在植物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有阳光就能正常生长。

A . 正确 B . 错误
3、观察微小的生物个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

A . 正确 B . 错误
4、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有提出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A . 正确 B . 错误
5、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成熟区。

A . 正确 B . 错误
6、洪涝灾害后,一些植物常会烂根死亡,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营养物质。

A . 正确 B . 错误
7、绝大部分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

A . 正确 B . 错误
8、利用生物防治原理采用天敌消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A . 正确 B . 错误
9、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铁的无机盐。

A . 正确 B . 错误
10、吃饭时随意大声说笑容易导致食物掉进气管,发生呛咳的现象。

A . 正确 B . 错误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

2、农田中的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既受到水的影响也会受到昆虫的影响,水属于环境中的      因素,昆虫属于      因素.

3、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根据所处的环境,森林生态系统属于      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属于      生态系统.

4、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器官内制造有机物的“加工厂”是      ,制造好的有机物通过      运输到其他部位.

5、生物体在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      的形式储存在ATP中.

6、小肠里的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脂肪的部分分解产物被小肠绒毛中的      吸收,其余的营养成分被      直接吸收.

7、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      开始的,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      ,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      

8、人体的呼吸系统由            组成;其中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的场所.

四、综合题(共4小题)

1、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里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      .夏季,农民经常在农田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能量更多的流向      

(3)请写出蛇获得能量的最有效的一条食物链      

(4)从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来说,该食物网中农作物属于      ,各种动物属于      ,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            

2、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      ,是人体最大的      ,其分泌的胆汁能参与图二中      (填字母)曲线代表的营养物质的消化.

(2)图二中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      是,淀粉在小肠里最终被分解为      

(3)图一中的4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内表面有许多            ,能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该器官对应图二中的相应位置是      (填字母).

3、平时呼吸时,一般成年人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相等,约为500mL,在平静呼吸之末,肺内尚有气体约2400mL,气体的测定和分析还表明: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残留气体之间,各种成分比例不同,见下表: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其他气体/%

吸入气体

20.96

0.04

79.00

呼出气体

16.40

4.10

79.50

分析以上传资料,请回答:

(1)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是通过      运动完成的,吸气时膈肌处于      (收缩、舒张)状态.

(2)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高出的那一部分氧气通过      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最终进入      ,分解有机物.

(3)人们的呼吸功能有一定的差异,通常通过测量      来检测一个人的呼吸功能.你认为怎样做能提高呼吸功能?      

4、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放置黑暗中一昼夜,选取其中一个叶片,用三角形的黑纸片将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一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该叶片,去掉黑纸片,经过酒精脱色、漂洗,最后用碘液检验,请分析回答:

(1)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2)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样处理可起到      作用.

(3)图二是对叶片颜色处理的装置,正确的是      ,图中能使叶片脱色的液体是[      ]      

(4)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图一中      部分变成变蓝,说明该部分含有      

(5)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6)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上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3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酒处理,结果最可能是(  )

(6)
A .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紫色最深 B .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紫色最深 C .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紫色最深 D . 3片叶子蓝紫色深浅程度一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林集中学七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