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20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小题)
“最重要的不是几零后,而是努力后、奋斗后,能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能够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服务,才是实现人生价值最好的途径。”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亲历同一场 ① 的战争,见证举国上下的 ② 。很多人、很多事,从前素昧( )平生,之后却绝不遗忘。不管是历次攻jiān( )克难的斗争,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战,我们青年一代一定是闯关夺隘( )、攻城拔zhài( )的先锋力量。
罄竹难书 固若金汤 众志成城 波澜不惊 刻骨铭心
①
②
三、情景默写(共1小题)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①约翰·里德 ②海伦·彭斯
五、语言表达(共1小题)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并不是防晒的重点, 。紫外线对生命威胁严重,如常用的发出短波紫外线(UVC)的杀菌灯,使用时一定要远离。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UVA)可以 。小孩子日晒后损伤并不明显,但紫外线的辐射影响具有累计效应,如果将来不想出现各种皮肤问题,那在小时候最好别做太阳下的“野孩子”哦!防晒防什么?你知道了吧!
六、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材料一
2020年全世界抗疫期间中国援外物资附赠寄语查源表
序号 |
受捐地 |
捐赠物品上的寄语内容 |
寄语出处 |
1 |
法国 |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 |
《谯子·齐交》(三国)谯周 |
2 |
非洲 |
人心齐,泰山移 |
《增广贤文》(明清) |
3 |
印度 |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
唐代佛经理论家玄奘巡礼印度菩提道场时所作《题尼莲河七言》中的诗句 |
4 |
韩国 |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
韩国古代诗人许筠赠明朝文人吴明济所作《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中的诗句 |
5 |
比利时 |
团结就是力量 |
比利时国徽上所刻的民族格言 |
6 |
意大利 |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
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歌词 |
材料二
寄语 ,指传话,转告;也指所传的话语。“寄语文化”除“赠物附诗”这一个分支外,另摘两类如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南宋)陆游《渔家傲·寄仲高》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清)纳兰性德《鹧鸪天·送梁汾南还时方为题小影》
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1916年8月15日)李大钊寄语《晨钟报》创刊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主席寄语莫斯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实习生
①赠《钢铁是怎祥炼成的》书籍一本
②赠老师与同学们校园生活的相册一簿
七、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甲]手机响了
①周末,女儿和儿子从外地回来,俩孩子一个比一个忙,不时有电话找,刚接完一个电话,手机就又响了。
②她插不上话,满是艳羡地说:“看你们忙的,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响过呢。”儿子笑:“妈,你一退休老太太,谁会找你呢?再说我们给你打电话又都是打座机,那个接听方便,还没有辐射。“可我的手机一次也没有响过。”她好像在为手机委屈。
③儿子和女儿在省城工作,平时都很忙,一个多月回来一次。她有时真怀念他们小时候。那时孩子像依人的小鸟,她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小嘴还吧嗒吧嗒地说个不停。一转眼孩子大了,翅膀硬了,展翅飞走了。但现在,她的手机就像窗台上的盆花,只是装饰,她多想让手机响一次呢。
④那天,她去超市买菜,出了小区才想起手机没带,急急忙忙赶回家拿,老伴说:“你那手机又没人打,不拿还碍什么事吗?”“万一呢,万一孩子找。”她把手机放进口袋,又捏捏袋口,这才放心出门。
⑤她在超市挑选青菜的时候,手机忽然响了。她急忙拿出来接听。超市人声嘈杂,她听见电话那边说:“妈,我中午晚点回来,可能十二点多才能到家。”原来是女儿啊,她嘴边露出温馨的甜笑:“好好好,我正买莱……那中午咱就吃香菇肉馅饺子,你最喜欢吃的。”挂了电话,她乐滋滋地想,今天手机真是拿对了,要不,这多耽误事。
⑥她匆匆忙忙买了菜,匆匆忙忙赶回家,开始和面、调馅,还不忘数落老伴差一点造成大失误。中午12点,白胖胖的饺子包好了,锅里的水也烧开了,她打电话问女儿:“快到家了吧?”
⑦女儿说:“妈,这两天我在北京开会呢,这刚散会。正要去吃饭呢。”“嗯?”她一愣,“那你上午打电话说中午回来……”女儿笑了:“我没有呀,那肯定是有人打错电话了。”是有人打错了吗?她狐疑地拿出手机翻看,果然是个陌生号码。
⑧“女儿什么时候到,现在下饺子吗?”老伴还不明白事情原委。“唉。”她摇摇头,看着手机轻轻地叹了口气……
(作者:邓迎雪。有删改)
[乙]等电话
①日已西沉,归家的人步履匆匆,可老周依然坐在村口的凉亭里,他手里紧紧地握着一部老人手机,眼睛盯着屏幕出神。
②“晚了,赶紧回去整吃的吧!”路过的老刘催道。老周咯咯咯地笑,却不言语。“还在等儿子电话啊?”老刘问道。老周点点头,可眼睛一刻也没离开手机屏幕,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都过这么久了,他一次都没打过电话,你就别瞎等了,他不会打给你的!”老周不信:“他说了会打的,一定是这里信号有问题。”老刘摇摇头走了。
③过年时,老周的儿子从外地回来,给老周买了部老人机。老周拿着新手机左看右看,不停地抚摸着。儿子一边教他怎么使用,一边说:“爸,咱们家位置太偏,信号不好,为信号好。”好。电话是打不进来的,我们也打不出去。得到村口那打,那里比较开阔,
④出年节,儿子要返城了,临走时说:“爸,以后每周六我给您打电话,您到村口的凉亭那里接听就可以了。”老周听了,连忙点头。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周六,老周早早地来到村口的凉亭里。邻居们见了,都很惊讶:“老周,这么早就出来了呀?”老周满脸笑容:“可不是,今天周六,在等我儿子电话呢!”邻居们听了,都赞老周的儿子懂事、孝顺。
⑥然而,老周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接到任何一个电话,心想:可能这周儿子太忙了,等下周再看看。这样想着,他依依不舍地回家去了。可是,第二周,老周依然没有接到电话。他又想:是不是自己去得太晚了,以至于错过了儿子的电话?第三周,天刚蒙蒙亮老周就来到凉亭里等电话了。然而,一直等到晚上还是没有一个电话。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起,老周就干脆每天都来到凉亭那里等。渐渐地,邻居们不再询问了,大家习惯了老周的等,也都知道老周在等什么。
⑦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包粽子、采艾草,可老周的家里依然冷清清的,他依然守在村口的凉亭里。
⑧黄昏,老周眉头紧锁,握着手机失望地迈出凉亭。就在此时,突然背后传来一声“爸”,老周转过身,一个身影正奔他而来,定睛一看,是儿子!儿子来到老周面前,脸露不悦:“爸,您怎么老关机呀?”说着便把老周的手机拿过来,一看,手机是黑屏的。
⑨原来,自儿子走后,老周一直都没有给手机充过电……
(作者:林金石。有删改)
“善独”与“乐群”
①儒家“乐群”,道家“善独”。《庄子·在宥》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独”,代表着道家的崇高理想。
②道家的“独”,有一种清贵之气,有一缕清远自在,更有一种清新超脱。“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从骨子里漫溢出来的这份大气,昂然天地的人格追求,必然以“独”为基石。“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上的李白,将小我融入到无限的大自然之中,鄙弃功名的他“独”得精神自由。苏东坡被贬黄州却写出《赤壁赋》开篇的自在无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其中的精神气概端的离不开“独”字。历史前行时,在多少名人志士身上可以看出道家乃至道教“善独”的影子,他们身处不同时代,却共同显现出“独”的魅力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心胸豁达。
③道家的“善独”还能让我们想到__________,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家的“独”确实存在着自身的偏颇之处。我们知道的陶渊明,不愿因为做官而丧失自己人格之“真”,所安然舍弃官场,营造着自己梦想中的“桃花源”。“遗世独立”固然可以保持人格的高超,但是,从某种角度说,也可能有避世之嫌。一个人保持了“小我”的清高,却放弃对社会的责任,未免不是一种怯试。就这个意义,上来讲,儒家的“乐群”,可以救道家的一偏。
④我国古代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有一篇教育论文《学记》,因它系统而全面地概括了先秦时期的教育 经验而著名。该文有言:“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这话明确了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乐群”就言出于此。
⑤儒家强调的“乐群”不止存在于学业有成的阶段,更要贯通到整个社会。“乐群”的前提是爱,是对这个世界的“爱”。众人的“爱”像一个个同心圆,由内向外扩展,于是有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儒家的“乐群”。
⑥孟子见梁惠王时,问过一个经典的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梁惠王不得不承认:“不若与人。”“与民同乐”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又大大发扬了一番,成了为官者的座右铭。这也是儒家的“乐群”。
⑦“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即使是国君,如果不能顺应民意,人民也可以“诛独夫”。所以,人人本着恻隐之心,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秩序井然、充满温情、和谐的整体,正是儒家“乐群”思想穿越千载直达当代的现实价值。
⑧如果说道家追求的“善独”是“独善其身”,那么儒家追求的“乐群”就是“兼济天下”。对当代人来说,既要“善独”,成就一个人格完整、胸襟开阔、境界高尚的人;又要“乐群”,心中有爱,心系社会,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无上,才能使我们不负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多元时代。
⑨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独立的我们,还要不忘时时记挂着远方和天下!明白这个道理时,我们又能从另一个方面倍感自信,用一种思想纠正另一种思想的偏颇,有多种可能供我们选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
(作者:叶春雷。有删改)
材料一: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
材料二: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
材料三:
“范宣未尝入公门。韩康伯与同载,遂诱俱入郡,范便于车后趋下。”这则出自《世说新语》的小故事,记载“车后趋下”的范公“一生不入公门”,不肯出仕做官。
八、课内阅读(共1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 , 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其末二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汪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厓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九、诗歌鉴赏(共1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十、作文(共1小题)
远古时代,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辛苦耕作,炎黄子孙由此绵延繁衍,生生不息;中华复兴的大路上,一代代劳动者用双手开启一个个新纪元。
[任务一]作为学生代表你要在五一劳动节庆祝集会上为老师们演讲,请你为此创作一篇演讲稿。
[任务二]靠劳动养家的那位亲人每天早出晚归,请你写一篇记叙文,为他(她)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任务三]春节以来,医生(护士)阿姨连续加班,六一儿童节时终于得到一天假期,请你以她的孩子的身份为她写一封信。
[任务四]抚今追昔,有关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事例和道理不胜枚举,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劳动的认识。
要求:从以上四个写作任务中,任选其一,结合情境,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命题目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