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瑶海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共6小题)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将军百战死,       。 (《木兰诗》)
(2)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3)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7)古人的诗句常常言简意远,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中写道:“             。” 这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用另一种办法解决,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杜甫的《望岳》一诗“             。”这一句告诉我们,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登临峰顶后,才能欣赏到绝美的风光。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pìn)    友(zhì)    对(jiào)    恶(zēnɡ) B . 问(jié)    粗(zhuō)    午(shǎnɡ)    门(kǎn) C . (zuò)    望(nínɡ)    溅(bènɡ)    悔(chàn) D . 然(sǒnɡ)    宁(wú)    气(fèn)    告(qìnɡ)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烦燥 陡峭 幼稚 严谨 B . 闲暇 合拢 糟糕 字贴 C . 污秽 侮辱 取缔 遗憾 D . 婉转 煊闹 祈祷 钥匙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只,只是。) B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C . 尔安.敢轻吾射。(安:怎么。) D .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竟:竟然。)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作者 (填人名)在作品中想象出的很多事物如今

已变为现实,请列举出两项:      

(2)有人说,在老舍的       (填作品名称)中,祥子的命运在两个女人之间沉浮。

              的死让祥子感到了解脱,的死让祥子破灭了希望。

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中华诗词我朗诵】

小明在朗诵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⑴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那 一 声 珍 重 里 有 蜜 甜 的 忧 愁

⑵小明在字典中查到了“胜”字有如下义项,诗中“不胜凉风”的“胜”意思是( )

A.胜利(跟“负、败”相对)

B.超过

C.优美的

D.能承受

(2)【中华文化我践行】

“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子女是不求回报 的。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贤人曾说过“       ”,做一个孝顺的人是做人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并敬爱老人。

⑴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名言名句。

⑵文段画线句子存在语序不当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⑶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自己应该如何去践行“孝”文化。

二、阅读(55 分)(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成长

他叫小洲,是我的学生!三岁时,父母车祸不幸去世,从小跟着奶奶叔叔过,个子很矮,浓浓 的乡音总会引来课堂的一阵笑声。七年级入学的第一次检测,72 人的班级,他考了 67 名。

在这样一所镇上的普通中学,如此刺眼的成绩不仅刺痛了他,也刺痛了他的家长。

那天,他的叔叔找到我:“杨老师,小洲的学习情况你知道的,他今天跟我说不想念了,他说这成绩,考高中没戏的,还不如现在去打工!您看?”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让小洲到我家吃饭,他虽极不情愿,但拗不过我。饭间无话,上学时间 还早,我让他陪我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

“才第一次考试,怎么就放弃了?”

“老师,我不行……”

“什么不行,才刚开始,还没努力,就要放弃?”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师,我叔叔说我成绩不行,上学就是浪费时间。这次我都是倒数了……”

“不,很多同学都提前学过英语,你是零基础!你这次主要不就差在英语上吗?别放弃,坚持下去,我觉得你肯定行!”

“老师,我不能再给叔叔增加负担了,如果我成绩好,以后还有可能考高中、考大学,可是,

现在的我这样差,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读书都比我好……”他沉默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洲很懂事,他想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里的意图很明显。

我长叹一口气,说:“你看那边的两棵树!你觉得谁能长得更高?”

不远处的两棵树,一棵长在土坡上,迎接阳光,采食雨露,得天独厚。而另一棵似乎不走运,

长在了土坡背阴面的坡脚处。

“当然是在坡上的那棵。”“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遮挡啊,底下那棵树的阳光都被坡上那棵树挡了。”

“那好,我问你,啥时候底下那棵树的个子才能超过坡上的这棵树?” “不可能吧,老师!除非坡上的这棵树不再遮挡这棵树的阳光。”

“其实,能宣判坡底那棵树无法超越坡上那棵树的方法只有一种!”。

“啥方法?”

“自己停止生长!”看他若有所思,我接着说。“只要自己不放弃生长,就永远有超越的希望。就如现在的你,一样!”

那天之后,小洲不再谈辍学,相反,非常努力。到八年级,他的成绩能稳定在 35 名左右,但,或许他缺了点方法。或许,英语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直到九年级,他依然无法突破 30 的关卡!庆幸的是,中考过后,他考入了一所市示范高中。

时如云烟,再见小洲已是三年后的暑假。记得那天中午已快到饭点,天特别热,蝉也叫得特别欢。

“杨老师!”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突然间就出现在我面前

“哈,小洲,都这么高了,记得那时候你……”我用手做了个比划。

我们俩都笑了。突然,我想起来了,“对了,你今年高考。说,是不是向老师报喜来了?”我开心地问他。他的眼神暗淡下来,良久,才说:“老师,我落榜了。二本差几分。”

“哦,没关系。三本好好努力,争取考研。”

“老师,我……”他欲言又止。

我突然想起他家的情况,以他的心气,大专不愿去,八成这孩子会因为三本高昂的学费而放弃读书。

“走,咱师徒出去搓一顿。”三年不见,这孩子开朗许多,我们一路说着闲话,不经意间,走到了那个公园,又看到了那两棵树。“老师,你看,不服气也没办法,坡底的那棵树,再怎么努力,还是没能超过坡上的那棵呢!是不是该承认失败,放弃努力了。”他的语气让我一惊,这孩子今天来是不是又要告诉我不想上学了。

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坡上的那棵树长势确实比坡下的那棵要好。

“不,小洲,你错了!”我想起了什么。“可坡底的树确实没超过坡上的啊。”小洲疑惑地看着我。

“可是,他依然保留着希望!”“嗯?”“没发现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它长大了,个头已经超过这个坡很多了!”

我们一起看着坡底的那棵树,每一根枝条都直指天空,每一片叶子都昂扬向上,努力地争取多一点的阳光。尽管它依然没有超越坡上的那棵,可是,它确实长高不少!

“只要自己不停止生长,希望就永远存在。”我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师,我想去复读!我不想放弃我的希望!”小洲做了决定!

“加油,你一定行!”

另一个夏天,喜报传来,小洲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的一所一本院校!

十年坡底起云木,静心守得花终开!

(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每一根枝条都直指天空,每一片叶子都昂扬向上,努力地争取多一点的阳光。

(2)根据上下文,补写出划线句中小洲想说的心里话。

“老师,我……”他欲言又止。

(3)文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写出两点即可)。
(4)“在这样一所镇上的普通中学,这样的名次不仅刺痛了他,也刺痛了他的家长。”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5)联系全文,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静心守得花终开”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二】

我的故乡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何家箭楼。从元代开始,它因一眼名叫“竹井”的清泉而闻名百里。虽然现在很少回故乡,但最美不过故乡景,“竹井”那一年四季如画的风景总是在异乡的夜深人静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忆中,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碎石小路行走,远远地就看到一棵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据说这棵树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香樟树的旁边是竹林,郁郁葱葱,那一泓泉水就掩映在翠竹丛中,“竹井”因此而得名。泉水周围垒着一圈石块,错落有致地( )着。泉水清澈见底,喷涌而出的泉水,时而冲起沙子,细沙翻滚,很快,沙子又美美地沉在了井底;时而拨弄水藻,绿叶婀娜多姿,映衬得泉水更加( )。

“哗、哗、哗”泉水奏着乐曲,顺流而下,去灌溉等待着它的百亩良田。泉水淌过的地方,草儿翠色欲滴,花儿姹紫嫣红,竹子葱葱茏茏,好似一幅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春意盎然,多姿多彩。

“吱、吱、吱”知了唱着歌儿,夏天悄然来临。炎热的阳光灼烤着大地,“竹井”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去处。老人们拿着蒲扇,坐在泉边,享受泉边湿润清凉的空气;阿姨们三三两两在一起搓打衣服,唠嗑家常;顽皮的孩子们,顺流而下,到泉水汇集形成的湖中嬉戏,追逐打闹,其乐无穷。湖中的荷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成千上万的燕子将家迁到荷叶上,赴约这场小荷盛宴,形成了故乡独特的“燕子奇观”。黄昏时,成群结队的燕子一会儿冲向云霄,尽情歌舞;一会儿掠过水面,荡起涟漪;一会儿停在树梢,呼朋引伴——这就是大自然最和谐的气息吧!清冽甘甜的泉水不但养育了人,也养育了庄稼。家乡的稻米很有名,这跟“竹井”泉水的浇灌是分不开的。

秋天,村民们驾着收割机,装着一车车金黄的稻谷满载而归。农忙累了,就去“竹井”里舀一杯泉水喝下,清甜可口,疲劳顿消。

冬天,寒风凛冽,许多地方的河水都已经结冰,而“竹井”里的泉水却白雾升腾,冒着热气,站在井边,暖意从心底涌出。过年时,家家户户从湖中捞起一条条肥硕的鱼儿招待客人,味道鲜美至极。故乡的鱼感觉是最美味的,就像喝了很多地方的水,总感觉别的地方的水比不上故乡泉水的滋味一样。

我希望故乡的泉水永远清冽甘甜,我希望重回故乡去品味一捧泉水,我希望再次听见燕子与荷叶的悄悄话。

(1)在文章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摆放、清透、勾勒 B . 堆放、清透、勾勒 C . 摆放、清凉、渲染 D . 堆放、清凉、渲染
(2)“最美不过故乡景”,文中写到了故乡的哪些美景?
(3)“黄昏时,成群结队的燕子一会儿冲向云霄,尽情歌舞;一会儿掠过水面,荡起涟漪;一会儿停在树梢,呼朋引伴——这就是大自然最和谐的气息吧!”请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什么情感?品读首尾两段加以概括。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乙】叔文①败,(禹锡)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 俗,无可与言者。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节选自《刘禹锡传》)

【注】①叔文:指王叔文,曾进行改革,后失败被罢免官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名:      

②无案牍之劳   形:      

是陋室  斯:      

④未   至:      

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无可与言者。

(3)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甲乙两段文字写刘禹锡日常生活的句子分别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刘禹锡有着怎样的情操。

三、写作(55 分)(共1小题)

1、哲人说:每个孩子的心中都住着一个英雄,将他唤醒的唯一方法就是经历风雨。成长的道路上,也只有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请以“这场风雨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作文。

⑴可以大胆地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⑵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⑶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⑷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合肥瑶海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习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